人身難得,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、看透生命,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。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靜思語心得分享,也請您看過靜思語後細細省思,並可參考下列心得,用其他角度切入,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,共同成長!(心得中有部分為師兄姐引用資料,但將只作分享,不作任何商業用途,以上告知)

 

靜思語:凡夫都是因為心量太小,所以無法容納其他的人。

    下列為成員分享內容:

(1)力量能不能做到不必去管,我們盡心盡力做。一個人力量做不到,集合大眾的力量做,這樣功德就圓滿。所以事雖然做的有限,但心是平等的、廣大的,這都符合佛在經上講的大乘善心凡夫。

 

(2)以前在許多人一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都知道接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但當有問題發生時,雖然知道「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」,檯面上有退,但心裡總還是糾結在別人看自己的某些地方有意見而讓自己過不去,也會一直想說為什麼他要這樣那樣說或做,心情就很鬱悶。

  最近看了一些書籍,說道:「外在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掌握的,也沒有辦法去控制,當沒有辦法去改變的時候,此時唯一能掌握的,就是我們的心念。」書中也有提到有些時候有這些狀況發生,也是菩薩再給我們修行的課題。就像最近有去精舍陪朋友一起問問題,聽到阿伯說:「人生中要增長智慧是需要自己去經歷過,智慧才會屬於自己。」

  也因為在這些時間以來有機緣了解因果之後,就能比較能放下這些我執,以前真是心量太小,有時候太在乎而產生計較心,所以無法真正容納其他的人。但現在心情就不一樣,同樣類似的事情發生,自己卻比較能夠坦然處之,真正能夠修自己的性格與脾氣。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真正脫離凡夫的心態境界

 

(3)輪迴投胎轉世為一般人,都是因為在無明的情況之下,犯下多起的錯誤而不自知;這些經歷,久而久之變成了個人的習氣,然而基於累世的貪瞋癡的習氣所影響,而造成過於執著我相。

  我相的習氣影響,分別心、是非心在我們的生活,無形之中常常會流露,而對任何人事物有了自我的標準狹隘自己的視線。

  修行的人,應當知道凡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的一合相,沒有是非對錯黑白對比,只有在接觸的過程當中,不斷的磨礪自己的我相,越磨越小,直到不見了!

 

(4)資料來源《佛陀教育》/ 悟泓

  生活在現代社會裡,外有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,內有貪嗔癡三毒煩惱,想要依教奉行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身口意行為,談何容易!煩惱裡面有「見思」、「塵沙」、「無明」,見思煩惱不斷,就不能出六道輪迴;塵沙煩惱不斷,就不能出十法界;無明煩惱不斷,就不能圓成佛道。而見思煩惱裡,第一個就是「身見」,誰不認為這個「身」是「我」?由此可知,斷煩惱是多麼地困難。然而「見思」若不能斷,眼前就是六道輪迴的法界。所以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,值得我們深思。

    我們要如何斷煩惱呢?在《華嚴經》裡佛菩薩有善巧方便,那就是「大而化之」,起心動念就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廣大眾生,不知不覺就把煩惱化掉了。

    落實在生活上就是「拓開心量,包容別人」──佛家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老子所謂「有容乃大」──心量廣大,無所不容,這就是「大人」。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心量?因為他對於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,這麼大的心量才是我們本有的。

    我們知道「大心量」與自性相應,我們本來是阿彌陀佛,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?「迷」了,被「情」、「識」所迷。而佛法的教學,就是幫助我們拓開心量,恢復本來面目。

    由此可知,聖凡確實就在一念「迷」、「悟」之間。「迷」的人非常可憐,我們常常讀佛經,佛歎息眾生是「可憐憫者」,這句話意思很深,因為「迷」的人,心胸會愈來愈狹窄,狹窄到不能容人,甚至於一個人都不能容;兩個人相處,意見都合不來,這真正是可憐憫者。

    若不能容人,就會跟人結冤仇;不能容忍別人,別人自然也容不下我,造成的結果是冤冤相報;我障礙別人,別人障礙我;我破壞別人,別人破壞我。自己造作什麼樣的因,後來一定會受這個果報,果報通三世,非常可怕!

    能夠包容別人,別人就能包容我;能夠幫助別人,別人就能幫助我,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。

 

(5)記得師姐曾分享的修行考古題中,說道我們看經典時,對於經典的道理看得很法喜充滿,但是真正遇到境界時卻往往「我不高興」的情緒就出現了。

   《金剛經》中曾提到「虛空」一詞,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,抬頭仰望天空,想想天空怎麼裝也裝不滿,我為什麼這麼容易被一件事情就填滿煩惱呢?

   一件小小的、不論是人事物,只要是干涉到「我」,根深蒂固的「我執」馬上很聽話的開始帶動情緒起伏。

   在練習大手印中的燃燒法和琉璃體時,好像就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,放下這個「假我」,讓心中所有的事物從心中流瀉而出,身心才能透亮清明。

   心量的大小,就在於這個我能放下的多少!

 

(6)「凡夫都是因為心量太小,所以無法容納其他的人。聖人因為心量沒有界限,所以什麼都能容納。」

  說來說去,原來都是自己綁住自己,修來修去,原來也是要自己一層層繫開自我的枷鎖! ~一起加油喔~

 

 

(7)我們常在教人念佛,但卻發現修行不只有念佛,只有念佛,真是太容易了,修行需要落實到生活中的每件事情。貪嗔癡慢疑,什麼最難修--嗔最難忍,忍辱最難,尤其現在小孩再長大一點了,開始對他要求很多,很容易就控制不了自己。

  期待找點找到平衡點,該教要教。教他長大,教自己忍辱。

 

  自己近來也發現,當有人特別針對自己放大缺點並一直講,原本以為自己沒關係。沒想到我還真是受不了。這也好,早點發現問題,才能早點知道改的方向。感恩逆緣

 

(8)心量小來自於很多,我想大部分是把我看得很重的才會這樣。

舉例來說:

    最近和一位同事常聊天,他常跟我訴苦,他們的領域的工作群組常常意見不合,在於有一兩位同事怕自己的積分分數被比下去,然後去當導師,所以彼此都在暗中較勁,哪一個比賽可以加分就搶著去;沒有加分的就沒人去,彼此推來推去。

   他為此非常困擾,因為他當領域的協調者,我說:「你要不要試試放一些心靈的文章試著改變他。」同事說:「他們會留言跟教學無關的不該放在此分享。」

   只希望他要調整想法,並要學習和傷害自己或不喜歡的人相處。

    這件事發覺到一個人心量小,我執重真的像一把刀在傷害別人,我也在省思,如果發生在我們領域,我該如何處理呢?

   「凡夫都是因為心量太小,所以無法容納其他的人。」人與人相處真是一門難修的學分,真希望大家都能體悟這句話 ,那彼此爭執爭吵就會變少囉!

 

 

(9)我從事的工作是汽車零件製造業,CNC電腦自動車床,工廠裡面有好幾位校刀師傅,其中有一位工作能力很好也很細心,可是他只對自己的機台負責,其他的師傅如果忙不過來,他也只是袖手旁觀,不會幫忙。

    遇到裡面如果有新進人員,人家請問他,他也只是冷淡的說:「去問其他的人。」深怕自己的技術被別人學走,所以雖然他的技術好、校刀速度很快,可是人緣卻很差,主管排工作時,他會抗議:「為什麼困難的都是我在做?我的薪水又沒有領的比別人還要多。」他更常常在抱怨,認為自己懷才不遇,老闆沒有看到他的努力,薪水總是升不上去。真的是如此嗎?

    我們的生活周遭,有很多這種人,常常自認為比別人聰明,能力比別人好,做的比別人多,理應獲得比別人好的待遇,卻忽略了一切都是自我感覺良好,當你在抱怨時,別人也在為你打分數,團體工作本來就是大家互相,今日你幫助我5分,明日我回報你10分,放下自己的我執,用更寬廣的心,容納更多的意見,我們常常會發現收穫往往比想像的還要多

 

 

(10)一直在想說要怎麼分享這一次的靜思語,不過最近身邊發生一個不錯的範例跟各位師兄姐分享,寫出來也是為了警惕自己,心量小度量小沒辦法忍辱,沒辦法慈悲。

  我做的工作是居家清潔,可以看到聽到很多類型的人,可以固定時間請一次清潔的顧客其實生活真的不錯,固定星期四打掃的那位老闆,有稍微跟他聊過天,很佩服他,難怪可以做跨國的公司,因為他心量大,度量大進而懂得忍辱,老闆說:「之前有位清潔的員工,指正她時,她會不高興,有時打掃時東西還用丟的,甚至還弄壞一台三萬多塊醫療級的吸塵器,不只這樣,不會開水廉窗也不問,不問就算了還戳壞整棟屋子的水廉窗,光替換和維修就要十幾萬,還好有認識的朋友,不到十萬就可以更換新的,而且更扯的是中途還要求加薪。」不透過公司的話等於私下每個月除了公司薪水,還另外跟這位老闆拿了幾千塊的薪水。老闆說他都忍下來了,也都沒要求他賠償,真佩服這位老闆,難怪人家是位老闆;反觀自己,有時候跟自己想法作法不同的人在一起都有點無法忍受,凡夫其實心理的「我」字非常重,但任何事情如果都以「我」字為出發點,就會讓自己可以容納人事物變少,我記得阿伯跟我說過:「修行是修正行為,修行進步的第一步就是改變思考角度,覺察自己心裡在想什麼?現在是什麼感覺?是以眾生為出發點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呢??」

 

(11)凡人之所以凡人,是因為看事情很多時候都用兩種標準來看待人事物,導致於越做心量越小,路越走越狹隘,修行不僅是容的下自已,更是要容的下别人,人一生要改變的習性太多了,心量越大學的越多,修行不只是修功德,更是在修習性修心量,我有時候也常在抱怨,為何我有在做有在修,為何遇到的逆緣還是這麼多,偶爾一段時日心中就要糾纏一次,有時我也把佛菩薩當成像我們平常人一般,常常覺得祂們很厲害不管順緣逆緣都能泰然處之,為什麼同樣都擁有平凡肉身時衪們都做的到,而我卻覺得那種修行功力,離我好遠遙不可及,所謂「海納百川」心量越大成就的修行成果就越大,我想努力去改變觀念及舊習性,把自己的心量做大,那麼逆缘就不再是逆緣而是更上一層樓的契機!以上個人心得分享感恩。

 靜思語_9060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