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有一位小孩跟其他班上朋友吵架了,鬧得都快要打架了,若是我以前,會趕緊去處理調停,但現在這種事情看久了,想想這其實是一個成長的好機會,於是我改變了處理的方式。兩個小孩講話都很衝,這大概是此階段孩子講話的特性。人要改變,需要遇到契機,我想這次事件就是一個契機。
我告訴孩子,真的遇到了不好的人、不想聊的話題、快要吵起來的時候,快要發生衝突了,其實只要找個話題,「轉換掉就好了」!比如說:「老師要找我」、「我想到同學請我去做什麼」、「我要去準備考試了」這一類的話題,就可以閃開了。不要在情緒當下處理事情!
不過坦白說,這種事情在講的時候,沒什麼人會聽,畢竟沒發生事情,感覺就跟自己沒關係。但像這次發生事情了,而且是弱勢的一方,這時跟他講就很有用,告訴他怎麼樣閃掉這個危機。
趁這個機會,我也跟他家長說:「生命中會遇到好的人,也會遇到不好的人。遇到好的人,我們感到開心;遇到不好的,就像這樣的例子,換個角度想,其實點出了您家孩子的問題。」從這次事件學到講話要婉轉,不要去嗆別人,若能學到這個,則這次經驗真的是好的。人生不是只有這個求學階段,如果他這階段能學習應付各種人,以後他的人際智慧會很高的。
不要怕碰撞,在可控制的時候,放手讓他去學吧。
1.您要做的事情不是幫他出氣,是問問他發生了什麼?您只要傾聽,不要幫他出主意。讓孩子先宣洩情緒,畢竟在情緒高點的時候,無法處理事情。
2.問他感受是什麼?
3.問問他可以怎麼做?並且適時引導。
4.問問他該做到什麼?以後再發生才會面對。
讓他想想解法,教他如何圓融,以後孩子情商會不一樣。孩子不可能一輩子在我們的保護傘下飛行,書要唸,人際也得要學,才能事事圓融。
若您孩子在國中階段,也常有情緒困擾,建議您可以讓孩子每天唸誦《心經》,或多幫孩子唸誦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:「若有眾生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;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瞋;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」,這部經典懷胎時唸誦,可以讓孩子長得相貌端正;出生後多多唸誦給孩子,也可以讓他平安好教。孩子除了要自己教,也可以透過多多唸誦經文,讓菩薩幫您教孩子,唸經的功德可以讓孩子福報俱足,處事圓融。
這個時代大家孩子生得少,個個都是寶,要如何真正為孩子好?請記得多幫他補福報或消業障,讓他遇到事情能過得去;要傾聽孩子的心聲,不是一直給他經驗談;問問孩子可以怎麼做,並且適時給點建議就好。
面對這些衝突,都是成長的養分,遇事別怕,把握正確的方向處理,放手讓孩子成長。
(分享完畢)
現代人孩子生得少,頂多一兩個兄弟姊妹,甚至很多獨生子女,爸媽都是把孩子捧在手上當寶貝。上述這篇分享,非常值得細細品味,尤其有孩子在國中小學就讀階段的父母親,更是建議多讀幾次。
當孩子進入到國民義務教育階段,學校裡一個班至少都有二十幾個同學,甚至有到四、五十個學生的大班級,當一群同齡的小朋友聚在一起,他們的行為表現、言行思考,真的會和在家裡時很不一樣。
家裡的手足或同齡親友,至少相處好幾年了,彼此的個性、脾氣都熟悉。但是在學校,每個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,雖然能玩在一起,但是發生摩擦時,可是情緒高漲、毫不掩飾。而且,通常都是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,各據一方,振振有詞。
而且,小孩在學校發生人際摩擦後,回到家都會找爸媽討拍、訴苦,由於心智尚未成熟,孩子可能都是講對方的不是、老師處理不公、同學多麼可惡等等的抱怨,對於自己的過失,通常都是輕描淡寫或隻字不提。然後家長聽了就會很心疼、氣得跳腳、急著幫他出氣、忙著和老師投訴。老師就會忙著接家長電話或訊息,解釋、說明,甚至還要多找好幾位同學調查事發原委,試圖處理調停,避免雙方情緒衝突擴大。
上述描繪的人際衝突事件中,最需要成長的,到底是學生?還是家長?還是老師呢?其實,最辛苦的是處理的那位老師,成長最多的也是那位老師。然後孩子們繼續再和下一個同學吵架,個性傲嬌、情商不高,而父母繼續覺得我的孩子好棒、好乖,結果孩子成長到下一個學習階段,換了另外一個班級,又重複聽到孩子訴苦類似的問題。以上所言,都不是憑空嚇唬各位家長,而是小編身為教育工作者,在第一線親身所見的真實經歷。
有緣人上述這篇分享,真的非常值得多多閱讀、細細品味。「不要怕碰撞,在可控制的時候,放手讓他去學吧。」孩子在碰撞之後覺得痛,才會知道自己需要改變。做父母的,需要做的是傾聽、陪伴和引導,而不是幫忙出氣。
遇到孩子在校的人際衝突,身為家長可以怎麼做?有緣人是根據「4F反思法」,藉由提問來引導孩子思考:
1、Facts(事實):關心發生什麼事?但避免一昧相信孩子的主觀描述。
2、Feeling(感受):問他感受是什麼?讓孩子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,認出情緒背後的心態之後,才能好好的調整心態。
3、Finding(發現):問問他可以怎麼做?引導孩子連結生活中的相關經驗,讓經驗的累積轉化為成長的養分。
4、Future(未來):引導孩子接下來可以做的行動或是改變?
當家長的您,做完上述引導之後,請學習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。畢竟,在學校和同學、老師相處的,終究還是孩子自己。身為佛化家庭的家長,請練習放下,打開佛菩薩的智慧經典,平心靜氣地多誦經。有緣人說得好:「孩子除了要自己教,也可以透過多多唸誦經文,讓菩薩幫您教孩子,唸經的功德可以讓孩子福報俱足,處事圓融。」這段話真是太有智慧了!
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,就是培養孩子誦經的習慣。不管是讓孩子每天唸誦《心經》,或多幫孩子唸誦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,都是讓佛菩薩幫您教孩子,孩子有功德在身,自然就會有機緣讓他學習圓融處事。尤其如果父母自己唸經少,父母的負能量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。與其如此,做爸媽的還不如多誦經,讓佛菩薩調教您,也一起調教您的孩子,親子一起開智慧,實在是一舉數得!
有幸跟著精舍修行,更要練習看得破、放得下。放手讓孩子成長,最需要調整心態的,真的是家長!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,如何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生命考驗。佛化家庭,就從親子一起誦經開始吧!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