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前幾個月處理家中的事情時,又開示出一位家人是先生陽世的業主菩薩。因為還是會見面,也希望家中可以減少是非紛擾,希望對方不要處處找先生的麻煩,事情趕快平靜,所以就用唸經跟功德轉換的方式迴向。

 

開示出來那天晚上,先生請這位陽世業主菩薩的靈識前來,想跟業主菩薩懺悔,可是一直無法成功,先生也覺得很氣餒。但是欠人家的還是要還,過了幾天再試,陽世業主菩薩的靈識終於願意來了,但是懺悔一直無法得到應允。我跟先生說:「如果是我,可能也會有很多的怨氣吧!」又過了幾天,請陽世業主菩薩的靈識前來,才完成整個懺悔。這應該是第一次懺悔這麼多天,才完成懺悔流程的因果業債。

 

這筆因果讓我們恍然大悟,所有的狀況都是有原因的。後來回想,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因果關係,這位家人才會一直對先生挑三揀四,對他所有的看法都有意見,因為對方的腦識裡,還存有前世被傷害的記憶。還好有菩薩可以幫忙調解因果。

 

過了一個多月,先生覺得工作上特別不順利,同事不給力,特別忙、特別累,與平常的情況不太一樣。請示之後發現是福德資糧不足,覺得很納悶。請佛菩薩進一步詢問,才知道是那位家人的靈識在干擾,想要討利息,雖然我們已經迴向成功,但對方因為福德資糧不足,要討利息,我們也沒辦法,只能摸著鼻子默默接受。

 

請示迴向過很多筆因果業力,第一次遇到業主菩薩討利息的,利息還比原來要求的功德量多了兩倍以上,而且不能拒絕。雖然覺得有點啞巴吃黃連,但是後來想想,至少我們生活還可以,不會因為這樣而有困難,就比較釋懷。雖然阿伯有說:「他這次多要的,以後未來世還是要還!」但是我跟先生都覺得寧願他不要還,因為不知道他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還,希望不要再相遇。

 

(分享完畢)

 

人生酬業,會成為一家人都是有深厚的緣分,因果關係不外乎報恩、報仇、討債、還債。如同上述有緣人的先生,業主菩薩就是陽世家人,因為靈識裡存有過去世被傷害的記憶,因此表現在行為上,就是對受報者處處挑剔、找麻煩。如果還同住在一個屋簷下,或是不得不常常見面,那真的是精神折磨。

 

從文中可以看出,有緣人的先生想對陽世業主菩薩的靈識懺悔,但是懺悔時遇到很多考驗。而有緣人也說,為了趕快平息家中紛擾,所以選擇誦經加上功德轉換的方式迴向。

 

文中描述,迴向成功後過了一個多月,陽世業主菩薩的靈識來討利息,而且功德量還是原本的兩倍,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。經送件請示,佛菩薩開示:「是那位陽世業主家人的執心所致,執心個人深淺不一。」因為對方非常缺福德資糧,所以就循線來找。對有緣人夫妻來說,好像啞巴吃黃蓮一樣,有苦說不出。但是,在因果的天平上,如同阿伯所述:「這次多要的,以後未來世還是要還。佛菩薩自有裁斷。」

 

然而,特別要提醒的是,從文中可以感受到,雖然這筆業債已經迴向圓滿,但是有緣人夫妻在現實生活中,還沒有真正與這位陽世業主菩薩化解心結。此世還是會見面的一家人,如果這輩子沒有趁著學佛修行的機緣,好好提升心性,努力把惡緣轉為善緣,彼此下輩子還會再相遇,關係圓滿與否,仍是下輩子的修行功課。

 

「因果債,功德還」是非常殊勝的方便法,但是深信因果之後,就更應該要明瞭,起心動念才是造業的根源。文中描述,有緣人夫妻對這筆陽世因果債的迴向,不管是本金還是利息,大多用善款功德轉換。雖然用捐款轉換一樣能有功德可以圓滿業債,但是誦經的數量不夠,不足以洗滌心識、提升心性,也沒有圓滿此世的家人關係。這樣的情況下,雙方都仍有執心。

 

阿伯說:「最難度的就是人,有七情六欲,還有好逸惡勞,難以持久,只想按照自己舒服的模式。南閻浮提眾生,其性剛強,難調難伏,設或暫信,旋又不敬,故苦處六道,難以擺脫。」

 

業主菩薩討利息,雖然是討報者本身的執心重、好逸惡勞,只想討功德所致,但是,受報者也應該要省思,生活中是否有確實轉變自己的態度,讓討報者本人感受到自己的善意?雖然在佛菩薩的調解下,該筆因果業債已經迴向圓滿,但是陽世間的人際關係是否圓滿,還是須由請示者自己努力修行!如果陽世業主家人本身還是充滿怨懟的情緒,也會影響靈識,不願放下怨仇,想要貪心多討利息。這麼做的後果,就是會讓因果糾纏不休,執著心重者真的很容易多造業啊!

 

《地藏經》云:「南閻浮提眾生,其性剛強,難調難伏,是大菩薩,於百千劫,頭頭救拔如是眾生,早令解脫,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,菩薩以方便力,拔出根本業緣,而遣悟宿世之事,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,旋出旋入,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。」有機緣到精舍請示,除了化解宿世因果,更重要的是轉變心性,將錯誤的習慣和價值觀矯正過來。

 

從現實面來看,如果陽世業主菩薩是以家人身分來討報,那真的就是雙方的修行功課。不論事情對錯,都要與人圓滿,避免再結下來世怨結,否則輪迴路遙遙,總是會相遇。寧願這世辛苦,用心改善關係,努力經營轉為善緣,也不要雙方的阿賴耶識裡,都還留有不愉快的記憶。

 

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會結為一家人除了因果的牽引,更是修行的課題。若跟家人相處不融洽,有時並非因果的問題,而是個人的個性習氣不佳而引發諸多衝突。所以,除了因果要誦經化解之外,本身的習性也要同時修正,方能一家和樂融融。」

 

人心都是肉做的,伸手不打笑臉人,嘴甜、腰軟、心意誠,是否真心實意對人好,陽世業主菩薩本人和靈識都會感受得到。因果關係都是層層疊疊的,修行是修心,心性提升才是解脫的根本。凡事都要與人圓滿,這是修行的必經之路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2024_10_繁-(26)-106.11.19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