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:

 

連襟的母親日前九十高壽仙逝,據說她老人家一生中鮮少上醫院和診所看病,所以無病歷資料。可是她的一生生活坎坷,膝下四個子女,同母異父二人。所生三男、一女,手足之間親情淡薄。大女兒早已失聯多年,據說當年因為母親偏心,舊社會重男輕女,加上寵溺小兒子,也就是現在我的連襟,母親金錢分配失衡,導致大女兒忿忿不平,從此疏離親情關係。幾年下來,斷絕一切往來,久而久之,很多人都不知她還有一位女兒。

 

生死乃是人生大事,連襟夫妻倆循著有限線索,通報其大姊不著,但就算找到了,這麼長久的時間,對親生娘親不聞不問,此時難道要撫棺痛哭嗎?親情之可貴,不因時間、地域的限制而有所疏離,更不是用金錢可以度量的,再大的怨念不平,都不能抹滅父母的養育之恩。

 

若說母親偏心,就下了狠心切割,那麼血脈能切割嗎?可想而知,業力必然會植入下一世,也許不必等到下一世,現世果報就會快速撲來。現在怎麼對待上一代,下一代就怎麼回敬你,冥冥之中會應驗,這就是「因果真實不虛」。

 

看到別人再回想自己,幾年前我的胞妹過世,我照著她的遺言,拿出一百五十萬及她的汽車,贈送給她的朋友,感謝對方陪她進出醫院,守候她走完人生最後一刻。胞妹希望友人以後能做個小生意,人生不再飄泊。後事辦完尚結餘五百多萬,作為母親的養老基金,這是胞妹的臨終心意。傳統上白髮人送黑髮人乃大不孝,她自知傾其所有,也難報答父母恩於萬一,人生無常也無可奈何,若來世有緣,她願來生再報父母恩。

 

起初這筆基金,應小妹要求由她代管,理由是胞妹臨終前有當面託付。這雖是她的一面之詞,我家兄弟三人也不做二想,因為小妹夫家是開工廠,管理帳務本就駕輕就熟。不料沒多久,小妹如著魔一般,對三個兄長屢次出言不遜,所有零碎支出都有意見,儼然成為一家之主。胞弟給母親購買的營養品支出,都要一一對帳,若交代不清則拒絕付款。更甚者,犀利質問母親的老農年金領款用於何處。小妹的言行前後判若兩人,我有請示這事,佛菩薩開示:「她被外道上身。」

 

其實母親看著大哥經濟困難,私下交代我領出老農年金,給予資助,這事在我看來無可厚非,不料卻成了小妹攻擊的藉口。這時候我善意的提醒小妹:「兄長有序,注意自己的禮節。」不料她立刻回嗆:「你算什麼人!」這下我坐不住了,我要求小妹,一星期內拿出胞妹遺言錄音,或任何可以佐證的資料,證明其姊遺囑有託付代管那筆基金,如拿不出,我將循法律途徑告其夫妻倆侵占。這下小妹心虛了,多次回娘家向母親哭訴,母親也趁我回老家提及此事,說家和萬事興,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,但我出於無奈,不得不給她一個震撼教育。

 

小妹眼看事情鬧大了,就要交出那筆基金給小弟保管,並且表示不再過問。不料卻發現那筆基金存入她的個人帳戶,公款與私款混在一起。她自知理虧,放下姿態,說:「利息怎麼拆算?」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,我告知小弟轉達,幾年的利息就不用算了。事情到此告一段落,可是手足之間已經出現裂痕,我不知要多久時間,或什麼因緣才能修補癒合,母親也常常為這一事掛念在心。我的智慧門尚未開啟,此時只能靜觀其變,最不希望的是讓母親帶著遺憾離開。

 

分享結束

 

父母跟子女的關係,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,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。父母跟每個孩子的緣份,其實都不一樣,緣份深的,怎麼看怎麼順眼,即便孩子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,父母也會想辦法幫忙解釋開脫。緣份淺的,如放牛吃草,天生天養,任其自由長大,彷彿這個孩子是從外面撿回來的。

 

父母難為,當父母的人既不能使孩子的成長感到貧瘠,又不能讓孩子覺得備受限制,而感到窒息。所以說,做父母實是一場心境和智慧的修行。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,給予強烈的照顧,在孩子長大後,又得學會慢慢放手和得體的退出。照顧和退出,都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,必須走過的階段和任務。

 

其實不僅是做父母得知所進退,人生的許多時刻,都應該懂得進退。文中小妹的進退失了分寸,在胞姐巨額的遺產面前,選擇背叛一路走來的手足,對胞姐留下的遺產,起了佔有之心,讓自己的人格留下污點,也辜負了手足的信任。雖然最後交出了胞姐的遺產,但手足情誼也出現了裂痕,事情轉折之間,自己從擁有兄長充分的信任與疼愛,到最後一無所有。

 

有緣人對小妹的異常行為,請示過佛菩薩,開示:「她是被外道上身。」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邪迷之時魔在舍,正見之時佛在堂。」外來的佛或魔,從來都不是影響自身的絕對因素,自己心念的正或邪,才是招感佛或魔的至要關鍵。換句話說,若心存正念跟善念,外來的妖魔鬼怪無法左右我們大部份的言行,只有心念偏邪,生出心魔,才會跟外來的妖魔鬼怪相應,讓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判若兩人。

 

說到底,還是個人的心性出了問題,貪嗔癡強過自身的道德良知,才會不顧一切地想將不是自己的錢財據為己有。外道縱然可怕,若自己不貪、不取、不求,外道沒有干擾的著力點,自然也無計可施。好比詐騙集團雖然橫行,若自己不貪、不取、不求,詐騙集團也無法強行入侵你的口袋。所以,還是得回歸到阿伯常說的:「心性不提升,干擾一直生,以為是外來,其實是內在。」

 

因此,人人都應該要學佛修行;學佛修行的過程,就是不斷地藉由佛法的智慧行善去惡,持續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及心性,最後才能達到解脫煩惱,出離三界的目標。遇到問題請示佛菩薩,能使人明白業障的由來及如何處理,然而如何修福跟修慧,還是得從改變個人習氣和提升個人心性著手。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。
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2025_01_繁-(23)-111.09.04.jpg

2025_01_繁-(24)-111.09.04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