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我與一位師姐聊天,她最近出了車禍,我看她的腳有許多傷口,走路一跛、一跛的。師姐的傷口看起來恢復得不錯,但車毀了,目前是打算賣了,再買一台新的。還好師姐平時都有在唸經行善與護生,聽說那個路口,幾天前才發生死亡車禍,兩個車禍差很大——一個是人車永隔,一個是人天永隔。若能選擇,還是選擇人車永隔就好。
聊到一半,突然感悟:「還是在天上享福好」,其實這句話是我說的。我的奶奶去世已經一年了,這一年祂的照片一直擺在家中神位旁邊,每次回老家就會看到。我當初超度奶奶去天界享福,回家看奶奶的照片,總感覺照片中沒有人(靈),想來也是,都超度去天界享福了,留在人界做什麼呢?天界什麼都有,而且去的目的還是「享福」,光是想到祂的日子,就為祂感到開心。
不過,這天上享福是有期限的,期限過了,奶奶還是得要下來投胎再輪迴,畢竟到了天道也不能脫離輪迴,要自己好好唸經銷業,一心向佛、明心見性才能往生淨土,逐漸脫離輪迴。雖然去天上享福好,但要永恆才實際呀!不然每天倒數著好日子就要結束,也是種痛苦。
聊著、聊著還聊到了世間的意外,問:「有沒有想過親人先走了怎麼辦?」還能怎麼辦呢?這就是緣分呀,誰能擋呢?自從有了超度奶奶的案例後,我覺得釋懷多了。如果親人走了,確實無法在世間見到肉身的祂,但我會超度祂到想去的地方。想想,這不是更好嗎?會難過,大概是因為自己的執著和不捨吧!七情六慾,真的是會讓人一直輪迴的壞東西。
世間就是一個大的修煉場,雖然有菩薩乘願再來,但大部分的人都是來了結業障的,了結過去打人、傷人、貪財搶錢、辜負人家、背信忘義、背道而馳、毀壞倫常、破法辱僧等業障,我們還是得要好好天天懺悔,勤加誦經消業障,並且要把行善與渡眾當作志業,才能讓我們早日了結債務,真正去到清淨與永恆的領域。
(分享完畢)
有緣人很用心孝順,努力超度奶奶到天界享天福,每次回老家看到照片思念奶奶,卻明白奶奶已經不在人間。這是愛別離苦,但是,把親情、友情、愛情的執著,轉化為靈性的祝福,是每個人的必修功課。
有沒有想過親人先走了怎麼辦?會思念與難過是人之常情。曾經的吵吵鬧鬧、風風雨雨,是生命戲碼中的跌宕起伏,曾經互相陪伴的點點滴滴,將留作心底珍藏的記憶。就算已經成功超度親人,喪親之痛仍在,多數人的經歷是,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轉換心情,時間會淡化傷痛,愛會昇華成慈悲與智慧。
在天界享福很好,但是如同有緣人所述,在天界享福的日子是有期限的,而且享福中的天人,很少願意修行。如同在人間「富貴學道難」,享福的時候很開心,但缺少為輪迴之苦未雨綢繆、努力修行的警覺心。或許有人會想:「那我可以天福享盡,來到人間的時候再多行善,然後再回天界去。」這樣是鑽漏洞,失敗的機率很高,因為在人間的時候,為了持續享福而行善,很容易導致心性偏差,造惡業的機率很大,終究會導致墮落三途。如果沒有修行消業,只有行善,怎樣都還是人天果報,與解脫無關。
人間才是消業和修行的理想處所,因為在人世間苦樂參半,磨難才是讓一個人成長的最佳養份。在磨難當中,我們將學會反省自己,學會謙卑。
在天界行事順暢,但來到人間,遇到各種阻礙磨難,才有機會鍛鍊自我反省,觀照哪些習氣、脾氣、細微的起心動念,還需要再調整改善。《六祖壇經》:「識自心眾生,見自心佛性。若欲見佛,但識眾生,只為眾生迷佛,非是佛迷眾生。」常常檢視反省自己的不良眾生心,是明心見性的必修功課。
想要往生淨土,就要斷除愛欲。淨空法師開示:「佛法裡頭常說,愛是六道輪迴的根本,『愛不重不生娑婆』,這個愛就是愛欲;『念不一不生淨土』,這兩句話重要,淨宗法門「欣厭」兩個字圓滿的包括了。厭是什麼?厭離娑婆,厭離六道輪迴,首先就要把愛欲斷掉。你有這個東西,事上沒有,念頭上還有都不行。你有這個念頭,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。」
斷除愛欲,並不是要我們拋家棄子,與親友斷絕往來,而是要明白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性旅程,對親友的靈性進展保持尊重與耐心,不過度期待與強求。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人的一生只要壽命已盡,每個人都是必須離世的。所以,修行要到位,不論是親情、愛情、友情都要看得開,要居高臨下,看待這世間所有暫時相聚的一合相。」隨緣盡份,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可。
如果親友的佛緣較淺,過度執著反而會造成反效果。繼續專注於自身修行,努力為眾生付出,上天自然會有最好的安排。有需要時再為他們超渡,就是最好的祝福。六道輪迴愛欲深,天福享盡墮三途。消業渡眾勤精進,心性清淨蓮臺生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。南無阿彌陀佛。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