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家父今年高齡87歲,自農曆年過後,身體總是小毛病不斷,為此向精舍佛菩薩請示,開示都是「干擾」,但也意外開示出家父的來歷。蒙佛菩薩慈悲開示:「父親是來自西方淨土之護法。前世與今生都是來保護妳,使妳衣食無虞、生活有靠,並使妳受到良好的教育。」
而後再次請示佛菩薩:「家父確實為人正直,剛正不阿,有正義感、責任心強,我的品格教育幾乎都來自家父的教導,其正直個性是否與護法有關?」蒙佛菩薩慈悲開示:「其正直的性格,源自釋迦牟尼佛的親自教導」。
對佛菩薩的開示很是感恩,也恍然大悟般地明白很多事。家父是教育工作者,未退休前,有一段時間擔任生教組長、學務主任,每天必須與全校「最不守規矩」的孩子對決,確實彷彿如「校園的護法」一般。小時候常看家父為學校的事務勞心勞力,很是心疼,如今才知,這或許就是他的使命。
說到釋迦牟尼佛親自教導的「正直品格」,我不得不佩服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成功。家父一生不抽煙、不喝酒、不賭博、不跟女性搞任何曖昧等。他負責賺錢,薪水全部交由家母處理,完全不管錢,也不過問,錢隨家母領來花用,所以他甚至連提款機都不會使用。印象中曾發生過一件趣事,有一次,家母請他去提款機領5000元回家,結果他失敗而回。他告訴家母:「機器只能領1000、3000、10000、20000,不能領5000,所以我就回來了。」他竟然不知道機器要按「其他金額」,才能領到5000元。
平日衣服、鞋子都是家母買什麼,家父便穿什麼,且他是下班一定準時回家,不再出門的標準好男人。他的同事曾帶他去應酬,要教他打麻將,他看一看,回答他們:「這個我沒有興趣,我也看不懂,下次不要邀我來了。」說到此,或許大家會以為他是個無趣的男人,其實非也。家父喜歡看電影、影集、種花、園藝、爬山,而且他口才非常好,有他在的場子,他一定是主角,說學逗唱絕不冷場,上過他課的學生,總是對他念念不忘。
家父一天的生活非常規律,我家每天晚上6點準時開飯,他大概10點過後就上床睡覺。從小看家父的日常生活,以為天底下的男人都是如此,等自己結婚之後,才發現非也,原來家父是少數的異類!
在得知家父在靈界,原來是一位護法後,再對照今生,他自律但不失圓融的個性,真的不得不讚嘆,釋迦牟尼佛是位無人能及的教育家!為何我說家父的「圓融」,因為今生最反對我「唸經」的是我的前夫,他是我今生最大的「磨王」。
家父、家母在我離婚前,也總隨之譴責我唸經,要我為了家庭,不要做丈夫不喜歡我做的事。當時我還以為家父、家母也是不相信唸經之人。不料,我離婚後,我的父母不但不再指責我唸經,反而隨我開始學佛唸經持咒,甚至整天〈藥師灌頂真言〉不離口,比我還精進。如今思來方知,他對我唸經的數落,是罵給女婿看的,這就是他處事的智慧、做人的圓融。
(分享完畢)
有緣人口中正直的父親,是位循規蹈矩、負責任、善良且處事圓融的人。為了給有緣人良好的教育,連續兩世當其父親。其正直的個性,源自過去在淨土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導。
正直兩個字很好寫,但真正瞭解其意義,且能做到的人卻不多。「正直」,若從字典字面上來說,就是公正剛直。《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的解釋是:「遵循正道行事,依照道理說話,公平而沒有私心,不會因為處境安順而放肆,也不會因為處境危急而行為過當。」《六祖壇經》也有相關的說法:「師示眾云。善知識。一行三昧者。於一切處。行住坐臥。常行一直心是也。如淨名經云。直心是道場。直心是淨土。莫心行諂曲。口但說直。口說一行三昧。不行直心。但行直心。於一切法。勿有執著。」簡言之,就是為人真誠以待,行為不諂媚,內心不執著和不打妄想。
國家社會風氣,是透過人們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形塑而成。佛經中釋迦牟尼佛教導的佛法,不只是簡單的「正直」二字。要體悟佛法的博大精深,需要每日誠心且專注持誦佛教經典。唸經的目的,不光是用來銷業和累積福報,更重要的是,將經文內容逐一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
《六祖壇經》:「依此修行,如吾在日,若違吾教,縱吾在世,亦無有益。」在行住坐臥、一切處所,都能心存正直、慈悲待人、圓融處事,不做虛與委蛇、諂媚他人之事,藉由持續的唸經、行經,逐漸放下分別、妄想、執著,提升心性,朝成佛的方向移動,若許多人都能如此,這個社會就能形成一個正直的大道場。反之,就算釋迦牟尼佛親授佛法,若人們不願依教奉行,那佛法終究只能淪為佛學與口號而已。
佛法的傳播和對社會學佛風氣的影響,不能只靠社會上知名的高僧大德,還需要每一位不知名的佛弟子,每日努力修行自持,用自己善良、慈悲的身教、言行,日復一日、一點一滴,感化生活周遭的人,使人們認同佛教的好,渡人學佛,就是護持佛法最好的方法。若真能做到,您也能成為人間實質的佛教護法。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。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