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身邊有位朋友睡覺很會作夢,大部份的人一覺醒來,只會記得昨晚夢境的零星片段,但這位朋友作夢,像實際親身走過一遭,醒來也能詳細描述。俗話說:「有夢最美,希望相隨」,相對於我這個早過了作夢的年紀、睡覺像被一棒打暈的老人來說,每當聽朋友說起他夢中的際遇,總會覺得精采有趣,外加驚嘆連連。佛菩薩開示朋友的夢境是:「佛菩薩以神通教悟,非對蒼生有功者,是無法作此夢。」
原來朋友的夢不是亂夢,而是佛菩薩要透過夢境,讓他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為,藉此改進或改善。這讓我想起,剛開始學佛的時候,有段時間全身骨頭痛,請示佛菩薩,開示:「佛菩薩幫忙調理身體。」那時聽完開示,心裡美滋滋的,因為能得佛菩薩幫忙調理身體,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機會。
但調理過後,我一樣得吃飯、睡覺和工作,不會因調理過身體,便能吃一頓抵三餐,也不會因調理過身體,便有錢從天上掉下來,從此不須工作,一切還是該怎麼做,便怎麼做。業力討報到來,也須勤懺悔外加消業;福報不夠,還須加倍誦經積福報,不會因佛菩薩對我做了些什麼,而有不同,以為高人一等,不用再努力。
因果相欠的由來,是因為有一方起了執著心。好比路上兩人互看一眼,若不起執心,看過就算了,各走各的,彼此不相干。但若是有一方起了執著心,非得要追究「你剛看我一眼是什麼意思?」雙方的衝突便從此展開,因果就結下了。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執著心,一旦心偏有了執心,外道、外靈便趁虛而入,真的也會變成假的,然後自己認假為真,從此孤芳自賞,繞不出來了。
阿伯說:「請勿執著靈界的問題;不論是什麼,不可著相;不要遇到什麼相就被吸引住;有些魔會現出聖境,要挖洞給你跳;而佛菩薩也會現出惡相,要幫助你提升;故,莫執著境界,才是認真的修行人。」
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一切無有真,不以見於真;若見於真者,是見盡非真。若能自有真,離假即心真;自心不離假,無真何處真。」花非花,霧非霧,夢中的事還請留在夢中,一直執著夢中情境,便會作夢不斷,夢夢相連到天邊。夢中即便是大羅神仙,一覺醒來,仍須腳踏實地,多想些趁還有人身,可以再做些什麼事。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,何況是夢境?
阿伯說:「修行真的是要任考不倒,任磨不逃,安愚守份,步步為營,穩步向前。」人這一生,最難的就是放下,不僅要放下假的,也要放下真的。一旦放下心中執念,便能超然淡定,心無罣礙,萬事皆得自在。
(分享完畢)
精舍問事的題目中,每周都會有關於夢境的請示。在現在的教育中提到夢有許多的成因,但菩薩的開示有不同的見解。夢大致可分成兩大種,一種是沒意義的雜夢,另一種則是有意義的暗示或告知等。
這兩類的夢幾乎每周都有請示與開示,沒意義的夢自然不用處理,屬於亂夢或雜夢;有意義的夢就得要處理。上述的案例相當特別,這是佛菩薩對修行人的示現,要他努力修行,或是夢中點了他什麼。這是很殊勝的因緣,修行人不外乎就是想早點得到正果,我們都需要名師指點,像有緣人一樣得到菩薩指點,可說是捷徑呀!這種事情真的是可遇不可求。
要如何像這樣得到菩薩示現的指點?隨緣吧!這也不是求就能得到的。上述提到的有緣人,小編認識,他持續修行,並且組織團體助印與廣發善書,甚至為每個人解答修行的相關問題,努力多年,可謂眾生的明燈。這樣努力的弘法,當然得到菩薩的回應。
那平凡的我們該怎麼辦呢?其實要得到佛菩薩的指點還不簡單嗎?早就有大德將佛菩薩的話語通通流在世間了——佛經。要菩薩入夢中示現,這可遇不可求,但想要得到佛菩薩的心要法脈,早有阿難尊者紀錄;想要得到菩薩的心法,唸佛經就知道。這直接切入重點,每天唸,就是每天被指導。夢境還不一定天天有,但天天唸經,一天還能多唸幾次;唸一次指導一次,唸百次指導百次。試問誰能被菩薩入夢指導百次呢?自己唸經百次就是被指導百次。
夢境的問題,到底要不要請示?依據經驗,如果是讓人「印象很深刻、無法抹去、驚險萬分,或是重複出現」的夢,這可以問,如果只是出現個一次並且模糊,就不建議問了。畢竟若是重要的事情,夢境通常會重複出現。除非個人是特殊體質,每次夢境都能有開示,這可能就得要問。但這樣的人並不多,所以還請按照上述寫的方針請示,珍惜請示資源。精舍雖然是免費義務辦事,但不是專解夢境的單位呀!
最後,分享者說道:「夢中即便是大羅神仙,一覺醒來,仍須腳踏實地。」人生都是一合相,如夢幻泡影,又何況是夢境呢?亦如分享者說的「仍須腳踏實地,多想些趁還有人身,可以再做些什麼事」。每天完成定課,好好懺悔與消除業障,不退轉是一條修行的「底線」,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或考驗,都要堅定信心,不退轉,並且還得要推廣佛法,讓更多人脫離痛苦,這就對了。
「修行真的是要任考不倒,任磨不逃,安愚守份,步步為營,穩步向前。」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