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:

 

「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源於佛教偈語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看到這句話,我心裡就浮現出它的字面意義:「諸位佛,教給眾生的就是:怎樣自己讓自己的意念清淨。」我認為它與《金剛經》的「善護念」、《六祖壇經》中五祖對六祖說的「善自護念」、六祖跟惠明說的「善自護持」都是一樣的,就是教眾生如何通過心念言行,去調伏提升自己的心性,從而改善自身處境,乃至成佛。

 

未接觸佛法前,小時候我認為財富可以讓自己過上好生活;長大經歷多了,覺得弱小的人也是任人宰割,有財富也是守不住,力量很重要。從小說、戲劇中窺看他人的人生百態,又覺得還需要心機城府,還需要運氣……等。後來又覺得做人好累、好複雜,根本就不是努力就可以過得好。

 

進入修行群組,用唸經專案迴向,來解決人生問題,一段時間後,開始覺得人生其實很簡單,只是以前自己不知道。「福報」可以換成自己想要的東西,但是「厚德載物」,心性、德行也要足夠好,才能保證承載得住,不用擔心失去。

 

怎麽獲取福報,怎麽確保自己的福報不會白白被浪費掉呢?又發現這需要智慧得力啊!因爲智慧得力,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言行,與人溝通往來時,言行都不會折損福報、結下仇怨,甚至能培福結善緣。

 

回想起來很多時候,一句話有沒有說對,一件事有沒有做好,經常「靈光一閃」、「福至心靈」就把事情做對了,或是「腦袋一懵」、「腦瓜一熱」就做錯事了。那些一閃、一懵、一熱不就是「念頭」嗎?每個念頭就是心性的顯現。

 

精舍强調「導正心性」、「提升心性」,原來這就是解決問題的「根源」。心性是正的,念頭質量有保障,智慧就得力。智慧得力就言行得體,與人來往不造惡業,還積善。心性善良又有智慧,補充福報就如同呼吸那樣簡單自然。人們福報充盈,又不斷累積善業,自然能穩定長久地改善處境,果然是徹底離苦得樂的可行方法。

 

現在稍微細想一下,發現以前很多錯誤的認知,根本經不起推敲,自己當時為什麽都不細想一下呢?果然是智慧不得力。因為當時自己身邊看的、聽的、說的、想的,都是這種錯誤見解所致。現在接觸更多的是佛經、《阿伯的話-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、《因果濟世集》,以及各種高僧大德開示文鈔。

 

我們能想到的,大多數是我們知道的、瞭解的。我們思考內容的來源,都是呼應之前已經累積的相關念頭。難怪到處都强調善護念,難怪精舍說「唸」經,原來是一有機會就告訴大家修心的具體方法。心性影響心念,心念也可以影響心性,它們彼此相互影響。

 

唸經並且思考落實經文含意,就是導正心性的具體方法,需要自己行動起來並堅持。自己先主動用唸經的正向言行,去引發正向的內在心念,一直堅持唸經,心念就能慢慢轉化。養成持續唸經的好習慣,持續展現正向的心念言行,心性就會漸漸被導正。

 

明白這些以後,我發現原來大德、先賢們所教導的「心存善念」、「心存善意」、「存好心」、「要善良」,原來都是一樣的意思,只是表述不一樣。只是大部分人忽略了,自身知見會局限我們的心念質量。因為智慧不足,好心反而辦壞事的社會新聞也不少見。自己身邊親友「想幫你」的「善良」,卻給自己挖坑跳,估計很多人都踩過。該清醒了,別錯過了「唸經」這個提升智慧的寶藏。已入寶山空手回的人們,是不知道唸經的作用到底有多大。

 

想通後,我真的好慶幸自己零散時間也儘量唸經。開始時是為了不耽誤妹妹孩子的病情,知道善護心念的重要性後,就覺得唸經是很實用的修行方法。踐行後覺得很有用,也想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,與大家共勉。

 

分享結束

 

《六祖壇經》:「世人自色身是城,眼耳鼻舌是門。外有五門,內有意門。心是地,性是王,王居心地上。」外在的訊息刺激,通過我們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頭、身體,這五種官能讓第六識產生內在念頭的覺受反應,認為這些都是自己在做。這些外在訊息,透過內在意念,轉變成我的意識,這個我是第七識。它老是把自己一切的善與惡、好與壞的種種行為,當成是我在做、我能做、我擁有、我所沒有,形成了心識裡染污的執著力量。

 

有緣人說得相當正確,接觸錯誤的知見,就是累積錯誤的第七意識執著心。接觸正向、智慧的佛法知見,用正確的觀念,破除錯誤的執著,持之以恆地誦經、落實經文含義,就是把染污的心性,導正到清淨的心念、言行。在此生養成正向的心念、習慣,投胎轉世後,就成為阿賴耶識裡的正向習氣。反之,若我們不斷接觸貪嗔癡慢疑的錯誤觀念,就是不斷累積染污的執著心,會對名利權位、財色情愛都執著不已。

 

「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是諸佛的真正教導,心不清淨,一再求佛也沒有用。阿伯說:「說是率性,卻是執心,習性不改,道果難成。前果未了,後因已成,不思跳脫,終是迷惑。」就是在提醒我們,不要認為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,可以慢慢改沒關係,閒暇時還是亂看網路媒體、懶散怠惰、道人是非,這些壞習慣都在累積染污的念頭,也都在拉低我們的心性。

 

以下一位師姐分享:「如果把心念和心性的關係,數據化成圖表在黑板上,我們會看到很多個點組成的一條線,每個念頭時間極短,每個念頭就是其中一個點,心念質量越正向,點所在的位置越高,它們自然組成一條線,這條線的高度與走向就是心性。我們在世間生活工作,平時的心念質量,完全依靠自身當下的心性、智慧、福報;唸經時念念都是佛的認知,心念質量就很有保障。這意味著,我唸經、修行時間的佔比越多,就有更多相對高層次的心念質量,自己整體的心性平均數據,肯定會提升。」(分享結束

 

上述師姐以現代人的邏輯,解釋每個心念與心性的關聯性,相當有創見,也說明大量誦經不只可以消業障,還可以開智慧。然而,若誦經時胡思亂想,沒有專注誦經,誦經時念頭的質量不夠,就會功德力不足。而多做與修行渡眾相關的事,念頭是在思考因果、思考如何利益眾生,這些高層次的心念,也能協助心性提升。

 

不管生活境遇如何,遇到怎樣的修行考試,記住,不要胡思亂想,念頭雜亂會招感干擾。請多懺悔,零散時間也儘量多唸經、持咒、唸佛號,就能幫助善護念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。南無阿彌陀佛。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 

2025_03_繁-(05)-106.08.20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