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:

 

回想在平凡的求學生活中,為了逃避升學高壓,常常躲在被窩中,偷偷閱讀當時被視為禁書的愛情小說。書中的俊男美女追求愛情,在書中美好詞賦的催化下,淒楚的愛情顯得格外動人心弦,在閱讀時就像吃了興奮劑,也產生錯誤的想法,好似為了愛情,可以飄飄然地不顧一切。

 

如今學習佛法後才明暸,情感的美好總是稍縱即逝,情感的產生必須合於法、止於禮。合於禮法的感情,如同冬季的聖誕樹,合宜且閃亮奪目,若強行以私慾、控制去包裝情感,或以不合禮法的方式追逐情感,如同過季盛夏的聖誕樹,令人感覺突兀與驚惶失措。

 

看到一則有寓意的故事,想一想也可套用於情感中,故事如下述:「張王要去河的對岸,趙李知道他是個不太清醒的人。於是叮囑他:『你的目的地是對岸,不是船,不要在上面玩高興了,忘了下去。』張王連聲答應。走到河邊時,船伕叫他趕緊上船,他突然想到趙李的話:『你的目的地是對岸,不是船』,於是連忙擺手,說什麼也不上去。趙李是叫他上船後,不要留戀於船,最後要捨船而去。結果張王就在岸邊等到天荒地老,就像被綁縛在原地,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。」

 

故事中的趙李是善知識,張王是我們這些凡夫,善知識總不時叮嚀我們「看心、看淨、不動」,但凡夫不是如故事中的張王留在原地,怕痛、怕打擊,沒有在情感的磨練中得到智慧;就是上船後,沉醉於情感的迷霧,想追逐永恆不變的美好,沒有把情感的執著(船)給捨棄掉,緣木求魚,而產生許多遺憾。或是登船(結情緣)後,經歷到每個人累世習性、業障互相衝擊,產生摩擦就交互攻擊,愛恨情仇結成千絲萬縷、各種千千結。

 

自從學習佛法以來,我已經不買新衣服,如果衣服壞了,就嘗試去修補好。原本也覺得,感情破裂、彼此已喪失信任,想要感情破鏡重圓,只是演戲與喊口號罷了。可是萬萬沒想到,自身罪孽深重,仍有福報遇到牟尼精舍。經牟尼精舍佛菩薩垂示,持誦佛經以來,自身感情觀已如同聖嚴法師所說:「無念是離念,有念不執著」,已逐漸不拘泥、不執著。

 

我摯愛的家人,都是我的陽世業主菩薩。依據佛菩薩開示持誦佛經,已改變原本八字命盤中,兄弟六親皆無靠之命運。償還業障、補善緣後,家人每天互相關心、扶持。依牟尼精舍佛菩薩垂示誦經修行,真的可以修理好各種感情問題。

 

家人們目前也在學習佛法,亦經歷不同時期的考驗,曾勤奮誦經,也曾說很想唸經,但工作加班太累、累到無法持誦佛經。末學反省自己缺點很多、罪孽深重,但學習佛菩薩的精神,不放棄地照顧家人,視狀況將自己所知道的佛法知識告訴家人。依牟尼精舍佛菩薩垂示誦經,學習佛法後,感情真誠交融,真的不枉人生走這一遭。誠心感恩佛菩薩。

 

(分享完畢)

 

「少女情懷總是詩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」多數寫言情小說的都是年輕人,甚至沒談過戀愛,愛情小說的內容盡是風花雪月、天馬行空,滿足自己和讀者的想像,從情竇初開到飽受風霜,是一段不可逆的旅程。正如知名動畫師所言:「就是因為沒有談過戀愛,所以才寫得出來。經歷過了,就沒那麼容易了。」 

 

因為言情小說家、劇本編劇、電影導演,不懂因果業報,又為了吸引票房,誇大呈現美好夢幻的情節。如果書籍、影劇內容,又涉及限制級的情色描述,那就犯了地府第九殿的條例:「繪畫黃色的圖畫、書籍,拍攝黃色影片,以擾亂人清淨的心,致讀書人無心於課業、修行人退失道心,造成疾病更嚴重,人人不安於室。」果報就是墮入阿鼻地獄,諸種痛楚永無休止。千萬不要以為小說、電影裡面傳達的觀念就是正確的,編劇作者不懂因果,劇情常用各種癡情執著的方式,追求高富帥、白富美,或是用不擇手段的橋段,來達劇情想要的效果,這都是執著心在作祟,誤導眾生。

 

有緣人分享,摯愛的家人都是陽世業主菩薩,此世會成為一家人,因果關係不外乎報恩、報仇、討債、還債。有因果相欠,彼此之間才有致命的吸引力,如果彼此沒有相欠,就只是相遇又擦肩的人生過客。因果輪迴的真相是,這輩子他是你的愛人或家人,但前幾輩子可能是結下冤業的仇人,在更早之前可能只是看不順眼的路人。此世相聚再一起,就是為了消除過去造下的業力,有機會透過互相陪伴、磨合,消業障、轉心性,轉惡緣為善緣。

 

有緣人學習佛法之後,努力圓滿與家人的因果相欠,甚至慢慢地渡化家人學佛,這都很好的事。在輪迴的旅程中,累積日後的善緣果報,這也是對待家人最好的方式。放下阿賴耶識裡對彼此的執著,將關係提升為慈悲又智慧的佛法因緣,可以讓彼此都越來越好。

 

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人會相聚都是短暫的一合相,人之所以無法脫離輪迴,皆因七情六欲放不下,易被一合相所迷惑住。要在紅塵中看破這一切並跳脫出來,並不容易;然而,放下是可以學習的,了解因果本質,並透過修行,提升自己的內涵與視野,居高臨下,才看得清楚塵世輪迴的真相,漸漸看淡事物相,慢慢學會放下,智慧方能逐步升起,境界才會高。」

 

請記得,不管親情、友情、愛情,情感的美都是稍縱即逝。登船之後,目的地是對岸,不是船。需要突破感情的迷霧,從中磨練出慈悲與智慧,歡喜做,甘願受。透過修行,持續精進消業、心性提升,才看得清楚塵世輪迴的真相,看得破、放得下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。南無阿彌陀佛。
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2025_03_繁-(13)-106.09.24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