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從小我就脾氣暴躁,總是一副天不怕、地不怕的樣子,同時本著人不犯我、我不犯人的做人原則,一路橫衝直撞。雖然表面如此,但內心深處非常想做一名沉靜淑女,渴望恬靜淡泊的生活。但每每遇到問題,就又一副火急火燎的樣子,與渴望的表現差距極大。這樣患得患失,生活自然也總是處於焦慮、煩躁不安。生活中雖然偶有亮點,也不能抵擋每日的鬱鬱寡歡。
年輕時工作還算順暢,但身體一直有問題,所以很早就踏上了身心靈的探尋之路。我是誰?我從哪裡來?我要到哪裡去?接觸心理學、學做教練,還去參加內觀,試圖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,與世界、與自己和解。但始終不如人願,內心深處的不安、恐懼,依然沒有離開過,直到遇到精舍。
雖然我們每日跟著精舍學習佛法、研究世界真相、討論靈界,但我更願意把精舍當做是一家非常高級的心理學研究機構,這樣可以用世俗的語言,讓那些對宗教懷有偏見的人們,也有機會接觸佛法,而不因為偏見,錯失與精舍結緣的機會。
跟著精舍讀經,讀最多的是《金剛經》,我個人最喜歡的是《六祖壇經》。記得剛讀《金剛經》時,完全不明白這是在讀什麼,為什麼這麼繞?「是福德即非福德性」、「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」,為什麼肯定又否定,否定又肯定,這是在表達什麼?佛祖想表達什麼?
為了弄明白,我緊接著讀南懷瑾老師的《金剛經說甚麼》,但是讀的過程中,出現許多認知衝突。原本自己覺得佛法是超級法門,像《西遊記》和其他玄幻小說裡面的世界一樣,是可以呼風喚雨、神奇變幻的世界,可是南懷瑾老師卻在書裡說:「學佛就是做人。」可是做人有什麼意思,做個正直的老實人,卻被欺負的慘不忍睹,這個世界是這麼的不公平,為何佛法也這樣?
慢慢地,讀了800遍《金剛經》,1500遍,3000遍,經歷一個又一個迴向,自己的心態竟然逐漸變化。我慢慢發現,以前執著的那些點逐漸消融。有時還會想,為何當初那麼執著,有什麼大不了的呢?也才逐漸明白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」、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、「學道之人,一切善念、惡念應當盡除」的意思。
當然,「知道」去執心,不代表能「做到」去執心,知易行難。但就在上周某天晚上,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那個當下,覺得對某些事的執念盡除。困擾了我多年的執念,當下瓦解。
這些年,我一直在為不能出國留學、移民感到懊惱,對當下困住我不能出去的局面,耿耿於懷,甚至差點死掉。當破除執念的那一刻,竟然覺得人生是如此美妙。即便當下仍需面對諸多困難,但是覺得比去讀書,要有意思的多,因為有諸多境界需要自己認真處理,這種鍛煉的機緣是多麼難得。逆增上緣,原來這就是逆增上緣,打不死你的,必將讓你更加強大。原來如此。
曾讓我痛苦不安的人生,曾讓我悔恨、埋怨命苦的人生,第一次讓我覺得如此美好。經歷磨難又如何,一次次跌倒又如何,又站了起來;死過又如何,有過瀕死體驗,還有什麼可怕的。這一輩子活別人幾輩子,精彩,值了。
這種思維的開放,會對心造成正向的影響,那顆曾蠢蠢欲動、躁動不安的心,終於安靜了下來。風淡雨輕,笑看世間冷暖,原來一切不過就是經驗,經歷體驗,沒有好、沒有壞、沒有是、沒有非,不過僅僅是經驗而已。
這些心念的變化,呈現在外,就是如如不動,我才終於體驗到一直渴望的嫺靜淡雅了。那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沉靜,那濃濃的淡泊感,一切紛擾的出離感,不被外境所繞的穩定,這種經驗真是太美妙了。這些都是唸經帶給我的,這些是最高級的心理學,是最高級的哲學,是生命的真諦,是宇宙的實相。
感恩精舍,感恩精舍佛菩薩,感恩阿伯蔡師兄,感恩這兩年陪伴在身邊,一次次協助開示、迴向、處理干擾的師兄姐,遇到你們真好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。
(分享完畢)
每個人因為家庭教育、生活經驗、學識背景、累世習氣等等因素,形成了一套自己面對生活的知識體系和想法觀念,可是這些觀念和標準,不一定是正確的,存在許多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但人們卻總是守著自認的準則去待人處事,結果常常撞得滿頭包,再來煩惱、生氣,為何人生總是不如人意。
唸經可以改變一個人。有緣人原先內在有許多執念,遇事不順就脾氣暴躁,經常處於焦慮、煩躁不安,直到接觸佛法,認真唸《金剛經》超過3000部,才發現過去存在太多執念。當她願意放下執著,智慧觀照,不思善、不思惡,才終於體驗遇到困難時,內在保持如如不動、嫺靜淡雅的自在。
試問,人為什麼要計較,為什麼有那麼多執念呢?每個人一生都是兩手空空地來,最後再兩手空空地走。人生最大的任務,不是滿足自己對各種身外之物的渴求欲望,因為欲望無盡,永遠滿足不了。惟有學會正確的活著,向内求,勤銷業障,把自己修好,知足,不被外境打擾,心才能安定。
《金剛經》有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外境是虛幻、不可靠的,生活中充滿各種幻影假象,人們依著五蘊和七情六欲沉浸其中,充滿歡愉,也經常痛苦。每個人的命運不同,現在的人生,是自己過去世造作的因果業報現前的結果。當人遇到躲不了的逆境,必須學會轉念,改變看待世界的態度。不要一味認定非怎樣不可,被執念繫縛,只會讓自己持續陷入妄想和痛苦中。《金剛經》教我們要「應無所而生其心」,依循佛陀的教導,心才能自在。
相信許多師兄姐都曾經體驗過,因為不能接受某件事,而心生悲傷、失落、痛苦、氣憤……,如果這時候能去唸經,把經文唸入心,唸完後肯定會發現,自己唸經前的巨大情緒已經消失,也不知道之前為何那麼生氣或難過。為什麼?因為情緒是假的,是無明和黑氣的化身,讓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解讀人生。
唸經可以洗滌無明黑氣,恢復自性,也就感受不到情緒的存在。沒了情緒,才能學會包容和接納人生的遭遇,不過就是這樣,何必折磨自己,何必與他人過不去。淨空法師說:「執著是煩惱障,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裡生的,你放下就沒事。」透過唸經,人們可以學習佛菩薩,以智慧觀照世間,從而放下執著、分別,自性智慧德相自然顯現。
學佛就是學做人,這事說來簡單,但修行不到位的人,做來卻很費力。做一個善良、利眾、慈悲、歡喜、謙卑的人,放下執著,圓滿人生,才能身心自在。如果做不到,代表自己修得不夠好。
但修行本非一蹴可幾,需要長時間累積,持續唸經,才能消除業障,開啟光明自性。您可以多唸《六祖壇經》,裡面有具體修行與待人處事的原則。每天唸,每天向佛菩薩學習,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,修正自己的內在思維和外在行為,一步一腳印,逐步達成。有一天,您也會像有緣人一樣,回首來時路,發現自己的改變,感恩有緣遇到佛法。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。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