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我有ㄧ個賭博、不負責任、帶給我傷害,想起就一言難盡的媽媽。我算是獨立且乖巧的小孩,家裡出錢、出力的事都直接承擔,但她ㄧ副能者就該多勞,姐妹遇事也不表示、不吭聲,彷彿這樣就不用付出也不用分擔,長時間下來我心有深刻體會,做到死,也喚不起她們的良心共鳴。 

 

因為梗在心中,原本心生排斥、抗拒,請示結果是:「我跟媽媽沒有相欠,是她心性不佳。」開示中還提到,因為我有這樣的媽媽,我才會是現在這樣,意思是被磨練過的。那我該怎麼樣,才能做到「她造她的業,我修我的行」呢?

 

每個人身邊的同事、家人、朋友,很多都是像我媽這樣,沒在修行,伏不住貪瞋癡,遇事就會衝撞。我們身邊充斥這麼多磨礪的對境,難道每個我們都去跟他虛耗能量,累個半死?難道每ㄧ個丟來的爛球,我們都去接,ㄧ來ㄧ往,繼續火上加油嗎?當然不是。 

 

如果我們本身ㄧ直與這種負面情緒的頻率相應,並ㄧ再受影響,那我們在修什麼行呢 ? 對方呈現出的混亂狀態,無論是情緒化、自私、惡言,造成碰撞傷害,只需要看見了就好(他造他的業),我只要知道保持距離、小心應對,不要被她傳染,不跟她ㄧ起混亂即可(我修我的行)。

 

哪怕已受傷害,都要立即提起正念、空性的智慧,想著「過去心不可得」,那ㄧ剎那的傷害已經過去,因緣分散,早就不存在了。對方傷害了妳之後,是妳ㄧ直耿耿於懷而不斷回味、品嚐,再去傷害自己ㄧ遍、ㄧ遍、無數次。自己要學習看見那些事件,瞭解因緣已經分散,讓傷口癒合,然後放下。

 

學會理解,情緒失控衝撞、易傷害他人的人也很痛苦,因為他們沒有修行,沒有智慧可以開解、提升自己。困在那樣的境界,他們真的也很苦。學習佛法的因緣又還沒到,沒有能力去降伏自己的心。 

 

哪怕自己ㄧ次次被傷害、被碰撞,也該去理解對方,增加提升自己的包容心,因為佛菩薩有教我如何降伏自己的心,而他們因緣尚未具足,還在到處碰撞。他造他的業,我不相應;我修我的行,我創造不同的將來。 

 

當被媽媽長時碰撞、造成心裡的傷害,學佛的我都跨不太過去,很難釋懷去說原諒。思考那些曾經因我無知、瞋火、愚痴,對許多業主菩薩造成那些天大可怕的傷害,他們如何能原諒我?所以,清醒ㄧ點,每天最重要的事,就是盡最大努力,唸經累積功德,全力彌補過去的錯誤!努力讓我的業主菩薩能早日去更好、更光明的地方。努力唸經,讓佛菩薩的佛經智慧,慈悲的功德甘露,抹去祂的痛苦,每天努力,為祂們和自己創造足夠的正能量,做好自己本來早該做好、做到的事,這樣,我才有資格稱為人。 

 

別人怎麼待我,是他的選擇;我怎麼做,是我的修行。別人往世界不斷生出負能量、丟爛蘋果,因果自然會回報同樣的東西給他。我們只要看見、學會保持距離,減少相應,為自己架上防護罩;若受傷害,就當消業、考試想,作正向、正能量的反應和抉擇,他造他的業,我修我的行。 

 

最後,智慧就在佛經裡,若不用心讀,是要怎麼得到超勝的智慧?慢才是快!我不要囫圇吞棗,遍數是唸完了,若心沒多大改變,這樣成效就太差了,花了很多時間,自己給自己這樣的結果嗎?慢才是快!唸那麼多遍佛經,就是要唸出本具自性的功德,用心唸,才能提高自己的功德力,理解佛經裡的教導,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、念頭,我知錯能改,願意改、要改,不斷調整好自己,同時期望能唸出ㄧ顆光燦燦、充滿光明正能量的心。想想,同樣那麼多時間唸經,您要囫圇吞棗的結果?還是見性光燦燦的成果?

 

在因地時,我們用的是什麼初發心?正確的動機、目標非常重要。因為想收穫什麼,先用心栽。我們所給予的,最後就是什麼都回到自己身上,所以自己要每天努力唸經、行經,創造正能量。 

 

(分享完畢)

 

這是一篇令人讚歎的修行分享,有緣人因為母親和姐妹的心性不佳,致使她經常處於受欺侮、傷害、佔便宜的情境中。人家的家是避風港,有慈祥和藹的母親,可她的家專門製造大風浪,只要回家就要承受龍捲風等級的敲打、碰撞、肆虐,撞得遍體麟傷,而製造這一切痛苦和傷害的人,竟然是本該愛自己的母親。

 

如果說因為兩人相欠,還可以唸經消業還掉,使媽媽改變對待有緣人的行為和態度。無奈的是,兩人沒有相欠,這一切的難受,是媽媽心性不佳、自私自利所帶來的結果。有緣人在這種家庭中,還能正向迎接每一次迎面而來的壞球,她依靠的是什麼?是唸經帶來的智慧、正能量、正信、正念與正行。

 

學佛、修行為什麼很重要?試想,如果我們的父母像有緣人的母親,我們會變成怎樣的人?對,就是複製上一代的錯誤行為,像她的姐妹們和母親如出一轍,因為身教的力量很大,有什麼父母,就有什麼子女。有的父母教孩子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;有的父母教孩子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自私自利的父母,祖德不佳,孩子必然學到壞的榜樣,也不容易有好的發展,若自己不能學佛、修行,除非前幾世修得很好,否則在這樣的家庭長大,要翻身簡直難如登天。

 

由於有緣人的媽媽心性不佳,讓她從小到大,體會的只有無限坎坷,但也因此塑造了一顆強大的心志,可以抵擋強風暴雨,化解風霜無情。加上她學佛、唸經、修行,從經文中獲得生存的智慧和養分,懂得自省、自重和忍辱,才能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。有緣人在媽媽從小到大的砥礪中,學會「她造她的業,我修我的行 」,總結來說,她的因應之道如下:

 

一、以智慧應對磨難

 

當有人找麻煩,要以智慧應對磨難,不接收別人的惡言惡語,不以習氣相應。《佛說四十二章經-惡還本身》提到有人罵佛陀,但佛面對別人毀謗和惡罵,只是請對方把罵自己的話帶回去。不要把別人的謾罵垃圾當寶貝,只要不在乎,就不能被傷害。要學習用智慧應對磨難,即使現在做不到,但要努力練習,勉勵自己有一天可以做到。

 

二、以慈悲代替瞋恨

 

學佛可以用唸經的方式獲得正能量,明白這一切苦難都來自業力和磨練,可以用靜坐、唸經、懺悔等方式為心找到出口,降伏自己的心。但沒有學佛的人會依習性而為,時時刻時都在造業,看什麼人都不順眼。當這種人是您躲不過的家人,要學會以慈悲心,「理解」對方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、處理自己的情緒,有苦痛、無明與無助,只能靠找碴和罵人來宣洩,但不用與他們計較或爭論是非對錯。《六祖壇經》:「此宗本無諍,諍即失道意,執逆諍法門,自性入生死。」海納百川,要以慈悲心包容對方的行為,內心平靜,不起瞋恨,以免度人不成,反被他人無明度走。

 

三、以忍辱取代謾罵

 

當家人用惡言相向,忍不了就躲不過。他說一句,您應一句,沒完沒了。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,絕不會收到善果,所以我們要學習以忍辱取代謾罵,以微笑示人,不以惡口待人。憨山大師的<勸世文>中,有一段:「是非不必爭人我,彼此何須論短長。世事由來多缺陷,幻軀焉得免無常?喫些虧處原無礙,退讓三分也不妨。春日纔看楊柳綠,秋風又見菊花黃。榮華終是三更夢,富貴還同九月霜。老病死生誰替得?酸甜苦辣自承當。人從巧計誇伶俐,天自從容定主張。諂曲貪瞋墮地獄,公平正直即天堂。」

 

因果報應「死後有報,纖毫受之」,若您有理,老天自會幫您討回。別爭是非黑白,公道自在人心。但凡多忍一回,您就勝得一回,不是戰勝別人,而是戰勝自己。所以,別還口,忍吧!

 

四、以轉念化解執念

 

《六祖壇經》:「若前念、今念、後念,念念相續不斷,名為繫縛。於諸法上念念不住,即無縛也。」學會放過自己,不要將別人的惡言惡行在自己腦海中重複播放、自我傷害。因為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《論語.微子》:「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。」放下過去,如果有過失則改,追求未來更好的自己,無過失則忽略別人對自己無謂的指責和傷害,不要重蹈覆轍,不需過度自我指責,停止內耗。修行要修得圓滿而非完美,學會轉念,放下執著。

 

五、以感恩撫慰悲傷

 

因親人對自己的傷害,促使有緣人反省自己過去世因無明而對業主菩薩做出的殘忍行為,感謝業主菩薩還願意給自己機會解冤釋結,不使自己陷入悲傷的情緒之中,如果業主菩薩都能給自己改過遷善的機會,我們為何不能將心量放大,包容別人的傷害與過錯?感恩他人的試煉,學習將他人的傷害轉化為感恩的力量,努力唸經還債,期望並祝福業主菩薩有機會迎向更好的未來。

 

有緣人從頭到尾用「她造她的業,我修我的行 」這句話貫穿全文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我們要瞭解,這一世,每一世,都是輪迴的過度身,我們的目標在脫離輪迴,在淨土,不在人間。要學習以身外身,看夢中夢,看得破,放得下,跨得過,就走得遠。

 

人來這世間是為消業,所以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容易和不如意。不要處處追求完美,一切較真,要學習圓融和圓滿,以智慧應對磨難,以慈悲代替瞋恨,以忍辱取代謾罵,以轉念化解執念,以感恩撫慰悲傷。想如飛機一樣飛在高空萬里,必須學會逆風起飛。

 

好好唸經,勤修戒定慧,熄滅貪瞋癡。每天努力唸經、行經、調整心性,創造正能量。《六祖壇經》:「煩惱即是菩提,無二無別。」有一天,當您迎面接受打擊,還能淡然處之、一笑置之,別忘了感謝生命中的逆緣,助您逆風向上,乘風飛行。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!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