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平日請多做善事,好事才會來。行善佈施,不一定非要用錢,可多做好事、勸人為善。」

 

經常看到馬路上被撞死的小動物皮開肉綻、血肉模糊,很是可憐。〈文昌帝君陰騭文〉:「措衣食,周道路之饑寒;施棺槨,免屍骸之暴露。」有方便之餘,總會幫忙埋葬牠們,只是一心希望牠們能夠入土為安。順便唸誦一些佛號,一心期望牠們未來生也有學佛聞法之機緣,望有佛光普照,早日脫離苦海。

 

之前曾有一位師姐問我,路上遇到這些被車撞死的小動物,該如何處置?當時心想,真是巧了,這一塊我很有經驗,於是我很耐心告訴她怎麼做,要儘量注意,在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去做,和後續的衛生防範。自己有能力做好事,也有心得體會,要及時地分享出來,讓大眾也有做好事的機緣,行善積德。瞭解我們為什麼要做好事,為什麼要發善心。

 

埋葬牠們,這樣做是為了什麼?幫忙牠們,避免在光天化日之下曝曬屍骨。心生悲憫與不捨,長養了自己的慈悲心。用對待人的方式,對待小動物,您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。做好事僅僅是成就了自身福德,而內在慈悲,成就了自身清淨願力,這便是功德。

 

〈文昌帝君陰騭文〉:「翦礙道之荊榛,除當途之瓦石。修數百年崎嶇之路,造千萬人來往之橋。」有些人以為有錢才能做好事,捐款才能做佈施,其實並不一定。普通人不可以做好事嗎?清掃街道、馬路上的垃圾,讓環境乾淨,或是撿起容易影響交通的石頭、磚塊,一樣也會利益他人。

 

之前騎車看到馬路上有磚頭,總會回憶起聖賢之教誨,記著要「除當途之瓦石」。有次騎車看到前方有磚頭時,停下了車,順手彎腰把它們丟到一旁,以利更多人安全通過。此時讓我感動的一幕出現了,就在我下車時,剛好有一位叔叔和一位阿姨,同時停下車,要清理那些磚石。他們看到我快了幾秒清理之後,我們三人對視一眼,立馬體會到彼此內心的意思,歡喜哈哈一笑,滿懷著對對方的感恩之情。

 

末學真的很感恩,能親近佛菩薩和聖賢的教誨,行諸好事,利益眾人。尤其是《金剛經》教導我們修學「忍辱」與「佈施」。「身行好事」,就是多做佈施;「內心謙下是功,外行於禮是德」,所作所為是福德,還是功德?完全在於自心發心的些微差異,會造就不同的果報。念念觀照自心,止惡行善,無論福德或功德,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
 

《金剛經》:「須菩提!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,應如是佈施!」感歎世尊,多麼大的慈悲與智慧啊!身行佈施,不著佈施相與福德相,內心完全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做,這是末學要看齊並學習的榜樣。

 

行好事可以修福,梁武帝為後代之人示現,福德之大做了皇帝,但福報不能代表功德,最後也因為沒有修功德,福德消退後,逐漸沒落。修學一定要明白,功德是自心的清淨與品德修養。感恩一切相遇,感恩聖賢教悔,願未來有更多的能力去利益他人。若身邊的人都能廣行好事,而後再發心勸人行善,那麼社會必然將充滿祥和之氣。

 

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好人苦盡必甘來,壞人福盡禍就來」,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佛菩薩和上天都知道,只是各人累劫、累世所積存的福報不同,而運途有所差異罷了。壞事做盡的人,福報亦如流水般流走,當福報消耗差不多時,苦難就會排山倒海而來。故,好事要多做,歹路千萬別走。

 

(分享完畢)

 

這篇分享文非常令人佩服與感動,為小動物收屍是需要勇氣、堅定、慈悲、細心的。當小動物在路上被車輾過後,真的是皮開肉綻、血肉模糊,若是放著幾天沒處理,動物屍體還會被曬乾,往來的車量川流不息,把動物屍體輾壓成扁平的屍乾。

 

畜生道是六道輪迴中的一環,這些動物在輪迴的長途中,也曾經當過人類。當有人曝屍荒野或道路上,必定會引來眾人的注目。但是現代人卻把動物當成食物、寵物、毛料來源,尤其死在路邊的小動物,通常都是老鼠或是鳥類,更是少有人會去關注。

 

小編也常常在城市的馬路上,看到小動物屍體,慚愧的是,曾經嘗試幫小動物收屍,但是由於過度膽小、害怕,自己親自收屍成功的經驗只有一、兩次,後來看到動物屍體,都是通知環保局來清理。

 

過去一年來,累積通報超過20次。但是,後來請示佛菩薩才知道,通知環保局來清理動物屍體的方式,並不是最好的選擇。最好的方式,就是如同上述有緣人分享,親自為小動物收屍、埋葬,讓牠們入土為安,並且為牠們唸誦佛號。

 

蔡師兄分享,有一段時間,他也常在田間路邊看到被輾壓的蛇族屍體。後來阿伯親自幫蛇族埋葬之後,就不曾再看到路邊的蛇屍了。

 

誠如有緣人所言:「埋葬牠們,這樣做是為了什麼?幫忙牠們避免在光天化日之下曝曬屍骨。心生悲憫與不捨,長養自己的慈悲心。用對待人的方式,對待小動物,您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。」

 

有緣人為動物收屍的動機,是效法古聖先賢,一心期望小動物們未來生也有學佛聞法之機緣。雖然知道幫動物收屍會有福報,但是他沒有把福德放在心上,反而把做好事當成修持方式,藉此清淨自心及修養品德,這真的是實踐《金剛經》的教導:「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」亦如《六祖壇經》:「雖修眾善心不執著」。

 

平常要多做善事,做善事不一定要捐錢,順手可做的善事比比皆是。如清除擋路的瓦石;撿拾路邊的垃圾;清理環境時,注意不要誤傷昆蟲、螞蟻;收拾路邊的動物屍體;順手幫助老弱婦孺,捐贈物資幫助弱勢家庭;做生意不偷工減料,秉持良心公平交易,對待同事和下屬寬容、互助,不責備、苛求。做善事的具體方式,可參考〈文昌帝君陰騭文〉,裡面有許多平日就可落實的善行指引。

 

文昌帝君曰:「救人之難,濟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。廣行陰騭,上格蒼穹。人能如我存心,天必賜汝以福。」若能把做善事當成日常習慣,相信必定能翻轉個人命運,為家族帶來興旺,為社會創造祥和之氣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
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24_10_繁-(05)-106.11.05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

   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