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一次跟蔡師兄吃飯聊到,人都是由靈界投胎來的,其中有許多人過去世是「精靈」。精靈是什麼?就是透過吸收日月精華成精的靈。
精靈有哪些類別呢?大致有植物類、動物類與無生命類,常見到的有依附在植物裡的樹靈,依附在石頭裡的石靈,另外就是動物類,包含猴靈、狐狸靈、老鷹靈、魚靈、蛇靈……等,這些在精舍的開示中都曾提及。
精舍的文章中也提到,過去修偏、帶有強烈「忌妒心」與「分別心」的靈,會落入精靈道,若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文章:〈外道願與魔性系列:精靈道篇(忌妒與分別)〉,將精靈相關的習氣寫得很清楚。
曾經修偏入精靈道的人,會怎麼樣呢?就是有「修偏入外道的業障——精靈道」。對於這類修偏業障,當事人就得好好唸經,才能消除相關習性,這些在精舍習氣類的文章有許多說明。
其中蔡師兄提到一個挺有趣的觀點,就是過去是精靈投胎轉世的人,身上經常有「獨特才藝」,經過一番努力修練後,他們的才華一樣能發光發熱。他現場列舉許多名人,礙於個人名譽,在此就不說了。但不難發現,這些人身上還真的有獨特才藝。如果您過去曾修偏入精靈道,也可以試著找找自己身上的才藝。
但比起精靈道的獨特才藝,蔡師兄的這段話也是一個警訊,既然有那麼多人從精靈道來投胎,也代表許多人過去曾經修偏。這些修偏的人如果沒有矯正好心性,未來往生後,大概又回到精靈道。以上說的也只是精靈道,還不包含魔界、阿修羅、鬼王……等。既然有這麼多外道投胎,也難怪現在的世界很混亂。魔王當道,百姓就痛苦。
這也讓我想到蔡師兄說的:「人來世間,就是要消業障與修行」,我們要了結與人過去的業障,並且要認真消除不好的習氣,往光明的成佛之路前進,才是究竟解脫。南無阿彌陀佛。
(分享完畢)
看完這一篇分享,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有特殊才藝,但是有特殊才藝的人,卻不一定都是精靈投胎。不過,那些曾經修偏成精靈而投胎轉世的人,除了瞭解自己的特殊才藝,更應該瞭解自己有什麼待修正的習氣。
所謂習氣,就是您習慣、習以為常的想法和做法,習氣有好有壞,像喜歡唸經、布施是好習氣,但若是有強烈的忌妒心與分別心,就會修偏入精靈道;有不愛惜自己身體、貢高我慢、厭世的習氣,就會修偏入鬼王道;有重權勢、重利益、貢高我慢的習氣,會修偏入夜叉道;有控制欲、思想偏激、忌妒心強的習氣,會修偏入魔道;有易怒、好鬥的習氣,則與阿修羅道相應。
修偏的人有黑氣在身,看待自己身上修偏的習氣,往往會認為這些都很「正常」,不容易發現自己哪裡做不好或想錯了,一切都像呼吸那樣自然。因此,必須更仔細反省和觀察自己,是不是懶惰?沒耐心?不守時?貪心?善妒?自以為是?高傲?不專一?沒信用?愛玩?還是不愛乾淨?
特別是當您知道自己曾經修偏入哪些外道,更要以之對照,且學習曾子吾日三省吾身,徹底改進。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人生是來酬業的,雖是來酬業,也是要修行。人有累世習性和隔陰之迷,須透過修行把累世習性導正,將好的習氣養成,才不至於在酬業的當下,因為升起種種的無明習氣,而再犯下種種的罪過。習性導正後,嶄新的光明人生才會開始。」
每日利用靜坐時間,反省一天的錯誤,認真檢討、懺悔、修行改過,方能早日抹除修偏形塑的不良習氣。此外,時時善護念,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觀察何時會出現外道習氣,藉此修正錯誤的觀念和行為,才能避免被累世積累、習以為常的習氣影響,一再落入相同的行為或思考模式而持續修偏。
更重要的是,無論您曾修偏入哪一個外道,都需要唸誦佛經,以大乘經典為依歸,日日誦經,尤其是唸誦《金剛經》和《六祖法寶壇經》,幫助自己消除黑氣,看到自己思考的誤區與盲點。
為什麼會有誤區與盲點?因為修偏會產生黑氣,黑氣會堵住智竅,智慧不能彰顯,人就會看不懂或看不到錯誤,習氣則會讓人覺得就是這樣做,不會錯的。但唸經以法藥澆灌,會一點一滴洗滌出黑氣,幫助黑氣釋出,智慧逐漸顯露,人才能意識到自己犯的錯。
唸經好處數不盡,佛陀為了幫助眾生有大智慧到彼岸,在佛經中以各種日常生活譬喻闡述,讓眾生得以在行住坐臥中思考和落實佛法。唸經就是跟著佛陀學習最正確的觀念,更容易察覺自身錯誤的想法與習氣,進而修正、改變,將修偏的軌道導正回正軌,才能邁向正道、明心見性。
舉例來說,分別心與嫉妒心強烈會修偏入精靈道,分別心是有我相,有人相,有眾生相,有壽者相,和《金剛經》背道而馳。做人愛計較,常因外境而起煩惱,若已知道自己的錯誤習氣,例如吃不到葡萄會說葡萄酸,就要反過來操作,看到別人有成就,要誠心讚嘆、祝福、同喜,不要道人是非。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改什麼習氣,建議您多讀《六祖法寶壇經》。
蔡師兄說:「《六祖法寶壇經》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,大家要勤加薰習,必有所獲。汝得人身不修道,如入寶山空手歸。《金剛經》指示目標,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》為施行細則,日讀兩品,時時內省,配合實踐,日久功深。」
《六祖法寶壇經》云:「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,此言大智慧到彼岸。此須心行,不在口念。口念心不行,如幻如化,如露如電;口念心行,則心口相應。」從佛經上瞭解到自己的習氣問題,一定要在行動上落實經文,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智慧,到達彼岸。
有緣人跟阿伯的談話有好幾集,都是親自到精舍請示、幫忙而得到的珍寶。跟有智慧的人說話,短短幾句,就能受益良多。如果您也有許多煩惱與困難,週日上午,不妨考慮到精舍向佛菩薩請示原因和解法,相信您也能如醍醐灌頂般收穫滿滿。精舍真的不遠,您若有心,天涯咫尺;您若無心,咫尺天涯。
最後,祝福所有曾修偏入外道的人,早日唸經消除所有外道相關業障,遠離外道習氣,找回本心本性。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。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