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7-9淨空法師說法集 (47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   所以佛給我們講,十法界的佛,依正莊嚴裡面是無量因緣成就的,無量因緣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因緣是什麼?佛為我們說出來,成佛最重要的因緣是平等心,你看轉末那為平等性智,那就成佛了。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,這兩個轉過來之後,阿賴耶自然就轉了,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,智慧光明遍照。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成就自行化他的無量功德,所以你要能轉過來。這個裡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怎樣把自私自利,把這個我轉過來。佛法裡面修行第一個障礙就是我,你要問為什麼?有我就有六道輪迴,我沒有了,六道輪迴就沒有了,六道輪迴從哪來?從我執變現出來。我善就變三善道,我不善就變三惡道,就這麼來的。

真正的愛,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、心靈的寬度、靈魂的深度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  佛法需要人指導。《華嚴經》、《大智度論》裡面,佛菩薩都說過,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沒人解」,這就是說,你要想學佛,不能不依止善知識。善知識在哪裡?我到哪裡去找善知識?找不到的時候怎麼辦?找不到你就好好修善根,你先把基礎打好,善根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十善業。十善業暫且不談,你就好好的學前面這兩樣,學《弟子規》,這是儒家的倫理道德;學《感應篇》,是因果;學《安士全書》,這紮根。這個根紮好了之後,有這樣的根基,你找不到善知道,也能成就,特別是淨土宗,我給你介紹三個人,你找他,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。第一個是,從近代說起,印光大師,這老人家不在了,都往生了,他的著作在,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,你天天讀《文鈔》,你就是聽印光大師給你說法,跟一個人學,我從他這邊奠定基礎。這個基礎真正奠定好了,我再介紹你第二個老師,蕅益大師,明朝時候的人,專攻蕅益大師的《彌陀經要解》。然後你再去讀蓮池大師《彌陀經疏鈔》就行了。三位大善知識,當然這三位,他們的著作是文言文,不深,不是很深的,淺顯的文言文。所以學佛法,古來的高僧大德的著作全是文言文寫的,我們必須要有文言文的基礎,把文言文的鑰匙拿到,這鑰匙是什麼?古文。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,李老師用《古文觀止》教我們,一個星期教一篇,我在那裡十年,十年這一本《古文觀止》講完了,三百多篇。老師教我們,你要熟讀五十篇,這五十篇能夠背誦,能夠講解、能夠背誦,文言文的鑰匙你拿到了,你有能力看《大藏經》,你有能力看《四庫全書》,文字的障礙沒有了。如果你能夠熟讀背誦一百篇,有這個基礎,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。老師把這個祕訣告訴我們了,那肯不肯學,那在自己了。真正發心,相信,沒有懷疑,你就去選五十篇古文,先選五十篇,首先熟讀,然後再求解,字字句句講解,這是紮根教育。德行上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是德行;文字上,五十篇古文。現在在台灣,台灣緣殊勝,過去《國語日報》,每個星期,是一個星期還是十天,我記不清楚了,他出一個小的副刊,叫「古今文選」,這麼多年來,他選的東西很多,而且註解得很詳細,有注音有註解,你不必查參考資料,你在這一套東西裡面選五十篇。選的標準怎麼樣?《古文觀止》裡頭有,你就選,這是以前李老師教給我們用《古文觀止》;《古文觀止》裡頭沒有的,我們暫時不選它。等於說我們念《古文觀止》我們有人指導了,生字有注音、註解很詳細。這個樣子花一年的時間,一年五十個星期,一個星期念一篇,要把它念背,要把它字字句句都搞清楚,一年時間把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拿到,這一年值得。如果沒有這一年的功夫,那就很麻煩,你學習會非常辛苦,你查資料,你查字典去正確的讀音,很費事,你缺乏人指導,這一條就非常艱難。我這麼大年歲,一生沒有福報,講經講了五十一年,現在十二月了,過了這個月就講五十二年了,連個道場都沒有,沒有福報,很多人想跟我學,我沒地方,沒地方給你住,跟我學的時候。你像從前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,李老師有個台中蓮社,有個慈光圖書館,有兩個道場,我是一個都沒有,這是諸位要了解的。所以我懂得這些方法,我完全合盤托出供養大家,你們聽到之後,依照我說的方法去修學,個個成就,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你修淨宗,就跟定這三位大善知識,印光大師、蕅益大師、蓮池大師。德行這個基礎要紮穩,文言文的鑰匙要拿到,這是祖宗給我們的寶貝,不能夠輕視,不能夠疏忽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 修行,先要把這個名詞術語的意思搞清楚。修是修正,是修理,修學,行是行為。行為有三大類,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造作,我們這個動作是身業的行為。行為多,無量無邊,佛用這個三大類,身、語、意就全部都包括了。行為錯誤了,你把它修正過來,叫修行。那標準呢?標準是性德,隨順自性就是正,違逆性德那就是錯誤的。錯誤的,你要把它修正過來,這叫修行。中國古人常說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這個改過自新,就是佛家講的懺悔法門。

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所以佛知道,佛來教導,而且佛是做出榜樣來給你看。這個榜樣告訴你,貧賤不苦。釋迦牟尼佛示現貧賤,貧是沒有財富,賤是沒有地位。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十九歲,你看看捨棄王位,這是貴。古人講貴為天子,他捨棄了,不要了;富有四海,他也不要,他有富貴,他不是沒有。他沒有,人家沒有話說,他有,有,不要,捨棄掉。過什麼生活?過乞丐的生活。所以比丘稱為乞士,乞是乞丐,士是什麼?士是讀書人,這就是說有學問,有道德的乞丐,這不一樣,他過乞丐的生活。日中一食,托缽,沿門托缽;樹下一宿,晚上找一棵大樹底下休息,過乞丐的生活,快樂無比。受到國王大臣,大富長者的尊敬。真有德行,真有學問,什麼疑難雜症向他請教,他都能幫你解決。那名聞利養,邊都不沾,這值得人尊敬,不但人間人尊敬,連天神都尊敬他,所以稱天人師。沒有一定居住的處所,遊化在世間。哪裡有緣,就到哪裡去。順境,逆境,善緣,惡緣統統不執著。天上人間,什麼樣的境界,都不能動搖他的心。這稱為大聖,稱為大賢,印度人稱之為佛菩薩,他怎麼教?他用身教,他做出來給你看,讓你看到,聽到,接觸到,有所感悟。真覺悟,你不能像他那樣徹底放下,你至少可以放下一些。你放下一分,就得一分自在,得一分智慧;放下二分,就得二分自在,二分智慧。他徹底放下,所以他得到是圓滿的。我們凡夫做不到,對於世法還貪戀,這種教誨好,你對於這世緣淡一分,智慧就開一分,真正的受用,你就得到。所以從事教學,教學主要的是幫助人破迷開悟。沒有覺悟的人,教初學,教他斷惡修善;已經斷惡修善的人,就幫助他破迷開悟;已經破迷開悟的人,幫助他轉凡成聖,這是佛陀一生教人三個階段。眾生根性不相同,要幫助他不斷向上提升,這個心就是佛的心,這個心就是此地講的十種心。他活在世間,不為自己,為誰?為一切眾生。我們學佛要從自己真正依教奉行做起,這個修行,修是修正,行是行為。我們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哪些地方錯了,把錯誤地方修正過來,叫修行。不是說我每天念多少經,念多少聲佛,磕多少大頭,不是這個。所以真正會修行的人,在什麼地方?在起心動念,念頭才起,這個念頭是正念,還是邪念?是善念,還是惡念?一起,自己就清楚,這叫智慧。是邪思,是惡念,趕緊就放下。是正念,是善念,要讓它念念增長。佛家善惡,它有個標準,標準是什麼?為自己是惡,為眾生都是善。這個說法有許多不能接受,有人曾經跟我講過,古人講的,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講這個話,天誅地滅。我說這句話錯了,錯在哪裡?我說佛菩薩沒有為自己,天也沒誅他,地也沒滅;孔夫子,孟夫子,也沒有為自己,天也沒誅他,地也沒滅他,反而好多人尊敬他,向他學習。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心,錯誤的說法。什麼會天誅地滅?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到極處,天地所不容,這是真的,別搞錯了。所以看到眾生苦,要起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心,這是悲心。

危機就是轉機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學《華嚴經》能得一點成就,怎麼樣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?吃飯,吃飯的時候修止觀,這個飯菜色香味,你吃不吃得到?吃到,這就是觀。這個好吃,多吃一點,那個不好吃,少吃一點,那你被境界轉。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心裡頭沒有,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止。沒有好惡,把好惡止住,沒有貪瞋,叫你止執。你能夠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外面的境界相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樣樣都知道,這叫觀。如如不動,這是止。也就是說放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是止;一切法了了分明是觀,觀是屬於智慧。《華嚴經》佛菩薩給我們標準,標準是修定,在哪裡修?在百貨公司,在市場裡面,我們現在講逛市場,市場裡面新的產品,他樣樣都看,看得很歡喜,樣樣清楚,這是觀,這是習觀。心裡怎麼樣?如如不動,這是止。如果你看到,這個我也想買,那個我也想得到,那你心就跟境界轉,錯了。哪個地方不是修行地方?真的要修行,所以宗門大德問你,會嗎?這句話意思很深,如果會,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道場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 一切生靈當中,人是靈,人為萬物之靈。人的報復之心,比其他一切都要強。人要受過聖賢教育,他報復的心就化解;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報復的心很強烈。所以大師在此地講,「於冤眾生。非直不念加報」。就是依直報冤,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;不但沒有報復的念頭,還給他利益,還儘量去幫助他。這是以德報怨,更進一步。佛法主張,以德把過去的怨化解,現前決定不跟眾生結冤仇。那現前有人欺侮我們,誹謗我們,侮辱我們,怎麼辦?受,歡歡喜喜的接受,為什麼?中國老祖宗教我們,「反求諸己」,這個話對,這個話是真理。他為什麼不誹謗他,誹謗我們?為什麼不怨恨那個人,他怨恨我們?必有原因,所以反求諸己,原因不在外面,在自己。把原因找到,把原因消除,你就心開意解,才能化解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 最後我也磕頭,為什麼磕頭?想到他這個裡頭有很深很深的道理,磕頭是一種運動,非常好的運動。你只要依照它這個規矩去做,每一個動作都運動到。你看平時,它沒有的運動,打坐,讀經,頂多是跑香,那就是經行,那是散步,但最重要的是拜佛。拜佛的時候,第一個修自己謙卑的心,能把我這個心用在日常生活上,處事待人接物,謙卑,尊重別人。第二個,收到運動的效果。尤其一般運動,我們知道腹部的運動是不容易,但是在禮佛的時候,全身,連腹部都運動到,你只要按照規矩去做,所以就很歡喜。我跟懺雲法師住茅篷,我每天拜八百拜,這個對於身心健康是大有幫助。心地修清淨心,每一個動作是全身都動到,所以想到身要動,身是個機器,不動,他就會生鏽,就壞了。心要清淨,養心要淨。你看你拜佛的時候,心是定的,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,心是定的,身是動的,這種方法妙極了。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每一天我拜佛的次數就多了。沒有搞清楚,一拜都不可能。

與人方便的心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  釋迦牟尼佛出現,到我們現在,這世界上一般人講兩千五百多年,中國歷史記載也不過是三千多年,就算三千多年,後頭還有九千年,怎麼會有世界末日?這是佛法裡頭說的,我們要相信。化解災難的祕訣,最簡單的,最容易的,最穩當的,最可靠的就是念佛。怎麼個念法?這個很重要,你要不懂方法念了就不靈,懂方法念了就很靈。方法是什麼?「不懷疑,不夾雜,不間斷」,祕訣!這是大勢至菩薩傳給我們的。勢至菩薩最後祝福我們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從果上講,念佛人「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這個「現前」,古大德有解釋,是在你臨命終時,你並沒有死,你是活著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,這是現前。那「當來」呢?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,天天聽他老人家教誨,這是當來。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這都是成德依緣。所以,阿彌陀佛是現在佛,不是過去佛了,也不是未來佛,我們一定要生在佛前,這才算是真正有志氣,真正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佛菩薩,對得起父母,對得起祖宗。明白這個道理,今天社會造謠的人很多,真的,古人所謂的妖言惑眾。我們偶爾見到了、聽到了,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,統統歸到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真有災難,災難化解了,沒有災難,這個佛號加持一切眾生及國土,這是每一個念佛人應該要明白的,應該要懂得的。人與人之間,要知道關係,要知道盡本分,敦倫盡分,知道謙虛,知道尊敬別人,愛護別人,關懷別人,照顧別人,你就有福了。為什麼?這是性德的流露,諸佛菩薩如是,我亦如是,那就對了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淨空法師開示:煩惱障涅槃,所知障菩提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淨空法師開示:煩惱障涅槃,所知障菩提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淨空法師開示:煩惱障涅槃,所知障菩提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修行人一切時、一切處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,這是佛教導我們的,處事待人接物永遠記住。用什麼心態?柔和質直。我對佛菩薩是這樣的態度,我對所有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態度,對我的冤親債主也是這個態度,這就對了,那你是真的在學佛。你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,這不行,這是六道凡夫。佛菩薩是心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。佛菩薩在這個世間遵守佛的一個教誡,那就是代一切眾生苦。你到這個世間來是行菩薩道的,菩薩道是什麼?救苦救難,這是菩薩的本分。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,甚至於陷害我,我怨不怨恨?不怨恨。為什麼不怨恨?他是佛,他現在迷惑,所以做錯事情,他的本性本善,一時迷惑,你怎麼可以責怪他?他清醒過來就覺悟了、就明白了。那我們要做好樣子給他看,幫助他覺悟、幫助他回頭。他毀謗我,我讚歎他,為什麼?人不可能說一點好處都沒有,他有缺點,他也有好處,我們不提他的缺點,專讚歎他的好處,這就對了。這是普賢行願裡教給我們的,「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」。他對我無理,我對他有理;他對我不尊敬,我對他尊敬,跟尊敬佛一樣尊敬;他能接受我的時候,我全心全力幫助;他不能接受,我就回避他。不但佛菩薩這樣教我們,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導我們。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統統放下這就對了,這才能增長佛智。其實佛智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,為什麼不能現前?煩惱習氣障礙了它。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,我們自性裡面智慧就往外透,這叫增長佛智。自性裡沒有怎麼個障法?

自性自度.自業自消.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末後一句,愛樂大乘。樂是喜歡,真正喜歡大乘佛法。湯恩比博士,這是英國人,上一個世紀的,他在一九七0年代,我看到他的一些書,他說,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」,這是講整個世界的,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」,這是一個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哲學家說出這個話,真的,不是假的。大乘佛法的代表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我們今天在此地看到,善根深厚的菩薩,長時不退,常隨佛學,這個親近善友就是常隨佛學。行十信心,十信心是所學的課程。信三寶常住,三寶是覺正淨。六祖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很好,他是替人家傳授皈依,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他不是這樣說法,他說「皈依覺,皈依正,皈依淨」,後面他有個註解,「佛者覺也,正者法也,淨者僧也」,這個說法好,讓我們不至於迷惑。覺正淨這個三寶叫自性三寶,是我們自性裡本來具足的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這是佛法修學總的指導原則,不論是哪一個宗派,不論是哪個法門,大乘講的八萬四千法門,總的綱領就是這三句話。你怎麼修成的,那是方法,方法雖然很多,都能達到,所以佛在《般若經》上講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重要的是契機,要適合我的程度,適合我的根性,還要適合我現在生活環境,我學起來不麻煩,這就很容易成就。所以有這麼多法門你可以自由選擇,選出來之後你就不要更改,不要看到這一門看那一門,那一門看那一門,去做比較,他的比我高,他比我殊勝,我不如他,你要這樣想法你就生煩惱了,就不生智慧了。常常想著佛這一句話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要互相讚歎,我的根性用這個法門,我自己想到我一定會成就,那我就選對了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第九,心常柔和。這對什麼講的?它的對面就是浮躁。心浮氣躁,不但佛法你學不到,世間法你也學不到,世法跟佛法都必須要在「心常柔和」你才能夠得到,這一條很重要。我們學習不離開柔和,生活不離開柔和,工作不離開柔和,處事待人接物都不離開柔和,那你就是佛菩薩了。我們看看佛菩薩他們真做到了。我們從哪裡學?從謙虛,中國的古禮裡面講「謙卑」,自己常常要處在謙卑,尊重別人,這是世出世法學習的頭一堂功課。你看我們看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前面第一句話說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《華嚴經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「禮敬諸佛」,這一條很重要。一定要學柔和,柔和能養心,能養生,身心健康,能養一家,一家人柔和,家和萬事興;柔和能化解衝突,化解對立,讓一切眾生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這就是極樂世界,這就是華藏世界。

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第八,親近善友。具備前面七個條件,我們還要找增上緣,外面的力量來幫助我們,那是什麼?老師。尋師訪友,要親近善知識,善知識很難遇到,遇到之後不可以離開,我們要得不到老師的指導,這一生空過了。所以人生在世,兩個大恩人,第一個是父母,父母生我養我,我這個身命是得自於父母,沒有父母哪有這個身?所以人不能不孝順父母,不孝順父母就是忘恩負義,果報不可思議。現在這個社會確實,自己發達了,享受五欲六塵,置父母不顧,不問他死活,這種人在今天社會有,而且不少。諸位想想,父母的心裡有多難過!這個跟殺父殺母有什麼差別?那照佛經上來講,果報在阿鼻地獄,大不孝,罪很重,你給社會大眾做了最不好的榜樣,不但是你個人,你影響到社會。社會確實有許多人看了你這個樣子向你學習,也都不孝了,這個罪就重了,這個罪就是變成五無間地獄。第二個大恩人是老師,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,對老師的孝順應該跟對父母是相等的,我們離開老師再不聞不問了,這是對老師大不孝。對老師大不孝的那個罪跟對父母大不孝沒有兩樣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 第七,深心平等。深心,前面我們講過「直心深心大悲心」,菩提心這講過。那現在我們講深心,我們沒有依靠這個經論上所講的,但是也沒有離開經論,經論上講的深心不好懂,那我們要換一個方法,還是沒有離開經論,我們用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的經題,那深心就在裡面。深心是什麼?平等心就是深心,除平等心之外,清淨心、正覺心,你看經題上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,十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就是深心,自受用。有自受用才能夠真正利益別人,自己沒有得到佛法真實受用,你怎麼能教別人?所以自己求什麼?求清淨平等覺。菩提心的體是直心,直心就是至誠心,我們今天講真誠,真誠是自性的本體;深心是自受用;大慈大悲是他受用。我們用什麼心對自己,用什麼樣的心對別人,就是那個真誠心。真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,真誠心對別人就是大慈大悲,菩提心圓滿的現前,所以十信心才能圓滿,才能入住,超越十法界。住到哪裡?住到菩提心裡,這是理。事上呢?事上是在華藏世界的實報莊嚴土,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 我們的一生,現在講人生的價值觀,人生的意義何在?專求佛智慧,這是第六。佛是誰?佛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世尊在《華嚴經》講了好幾次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怎麼會沒有佛智慧?「出現品」上講得很明白,他說「一切眾生」,這就是十法界所有眾生,「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沒錯,一切眾生都是佛。又講到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」,講絕了。所以佛智慧是自己本有的,本有的現在變成沒有了,佛說不是沒有了,是有障礙,障礙著你自性的智慧,這智慧不能現前。實際上智慧還是現前,它不叫智慧了,叫什麼?叫煩惱,這個障礙把智慧變成煩惱了,你看麻不麻煩!佛告訴我們,你要把煩惱放下了,智慧就現前了。煩惱,自性裡頭沒有;智慧,自性裡頭有。現在煩惱代替了智慧,智慧在後面不起作用了,起作用的是煩惱。三大類煩惱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執著、分別、妄想,執著是見思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妄想是無明煩惱。修行沒別的,就是把這三種煩惱放下就是,你就恢復自性了,回歸自性了,你就圓滿成佛了。所以這是我們佛弟子一生所希求的,我們的目標方向在此地。

福來自一顆懂得佈施的心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 第五,志求勝法。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目標,一個方向,我什麼都不求,就求佛法,求佛法裡面最殊勝的佛法。那哪個法殊勝?《華嚴經》殊勝。這個話隋唐時代,那個時候是佛教在中國的黃金時代,國王大臣護持,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,帝王都封為國師,這佛法盛!那一些祖師大德也曾經討論過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這一切經,哪一部經第一,能夠代表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?可以說是許許多多的祖師大德都肯定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《華嚴經》就變成了佛法裡面的第一經,世尊講宇宙人生萬有,事實真相講透了,在這部經上。好是好,菩薩境界,《華嚴經》主要是對哪些人講的?這也是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,清涼在這個經前面就講得很清楚,這個法門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換句話說,十法界裡面的人接受《華嚴》都有困難,像法慧菩薩這樣的人沒有問題了,那我們真能得利益嗎?佛很慈悲,佛如果不能教一切眾生得真實的利益,得無比殊勝的利益,那就不能說大慈大悲,佛做到了,我們這一些凡夫俗子業障深重,有沒有方法讓我們也同法身菩薩一樣在這一生當中能入華嚴境界?這才叫真正慈悲,有!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 第四個,供養諸佛。人要修福,世出世間最大的福田無過於佛陀,所以供養佛能修大福報。用什麼方法真正供養佛?給諸位說,弘法利生是真正供養佛,讓社會大眾對於佛法本來的面目認知了,不再誤會佛教是迷信、佛教是宗教,這叫真正對於佛盡孝心。一定要曉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為我們所示現的,求學、教學,十九歲出去求學,三十歲覺悟明白了,大徹大悟,覺悟之後就開始教學,教了一輩子,七十九歲圓寂的,這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他不教人,教學從來沒有間斷過。要知道,一個人去找他,他教一個人,兩個人去找他,他教兩個人,十幾個人找他,他就教那十幾個人,幾百個人找他,那就教幾百個人。我們在經上看到的,一生就是講經三百餘會,那個三百餘會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辦活動,辦班教學,辦活動三百多次。大的活動,人很多,有上千人,時間長有兩、三年的;小的活動,一個人來找他,兩、三個小時的,一天兩天。所有活動,所有教學,佛滅度之後,這些弟子們,迦葉、阿難來領導,同學們聚集在一起,五百大阿羅漢,由阿難尊者把世尊當年這四十九年所說的東西重新講一遍。阿難尊者是弟子當中記憶力最好,幾乎,他有這種能力,聽一遍之後他不會忘記,他來複講。同學們替他作證,這個五百阿羅漢同學作證明,阿難講得沒錯,佛確實是這樣講的,這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,留給後人。所以供養佛是這種供養法。佛陀在世,你看他的生活多簡單,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他要什麼?什麼都不要,他要後世的學生世世代代把正法傳下去,正法久住,這是佛的願望。有佛陀的教育,就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這是對佛的真供養,這是對佛真報恩。

是非以不辯為解脫,煩惱以忍辱為智慧,辦事以盡力為有功。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     第三,修習善根。這個善根是講世間善的善根,不貪不瞋不癡三善根,十善業道後面意三就是講的這個。反過來貪瞋癡,佛給我們講那叫三毒。也就是說,六道裡面所有一切毒害都是從三毒生的,六道裡面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三善根生的,這個重要!自己要認真學,於世出與世間法沒有貪戀,自己有的能夠布施供養給所需要的人,這是修習善根,財布施。現前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是聖賢教育,學習倫理道德,以佛弟子的身分在這個世間講經教學,宣揚倫理道德,這叫護持正法,法布施。法布施果報是聰明智慧,財布施是得財富,施一定有得。「捨得」是佛學的名詞,社會上很多人用,他不知道出處,這是出自於佛經上的,有捨後面就有得,得到之後還要把他捨掉,所以捨得是有兩個意思。第一個意思,你捨一定有得,你看捨財得財富,捨法得聰明智慧,捨無畏得健康長壽。捨無畏是什麼?譬如照顧一些苦難的眾生,這裡面有苦有難,照顧老人那就是布施無畏,讓他沒有恐怖、沒有憂慮,讓他心情快樂,這是布施無畏,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。果報得到之後,還要把它施掉,不要去享受,那你一享受你就墮落了,就錯了。所以得到的那個還要把它施掉,叫捨得,把得的也捨掉。可是你愈捨,後面來得就愈多,愈多愈捨,不要留,一留的時候自己立刻就要退轉,我們十信心就不能圓滿了,十信心不能圓滿就出不了十法界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出十法界才是真正的成就,出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了,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我們現在學的這個經「十住品」就是一真法界,初入一真法界。所以這是講修學善根,對於三善根要認識,你不認識,你就不肯修,真正認識你就可以很歡喜的去學習,學這三種布施。

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