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本信件回覆2017.12.24

  以下是本週紙本信件回覆辦事資料,公告後不再一一告知,如有問題請來信,感恩。以下通通為紙本回信。

 

邱O春   台北市信義區

鄭賴OO  台北市信義區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1.「不妄語」告訴我們:說話要誠實、有信用,有一分說一分,說七分做七分,絕對不可以言不符實,對說出口的話負責任是做人做事、修行精進的先決要件。(《因果濟世集》--真心不騙,化解怨念 )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分享一、

 

    近日有感而發想寫篇心得,但每次只要想寫心得就有事情要做,完全靜不下心來好好打字,此篇心得是用我零碎的時間慢慢打出來的。我一直想學習《金剛經》提到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的精神,在聖嚴法師開示的相關網頁查詢到:「『我相』是個人與另一個人相處而存在;『人相』是因為我相而存在;『眾生相』是從我與許多人相處而存在;『壽者相』是自我中心在時間上的延續。如果世界上只有『我』一個人,便不會感覺到我的存在,因為有我與別人的相對比較,才有自我價值浮現出來,我的成敗得失,是相對於別人的存在而浮現出來。」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「恆順眾生,不是順應對方的『想要』,而是基於當前的處境,做未雨綢繆的考量,順應對方真正的『需要』。」——聖嚴法師為一代名師,其相關著作很多也非常結合生活、人生,以下為聖嚴法師著作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 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78376


  「恆順眾生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之一。要做到這一層,說難,的確很難,但是說容易,其實也很容易。怎麼說呢?所謂「眾生」,泛指所有人類,甚至宇宙之內 的一切眾生,我們平常人,如何能「恆順一切眾生」?萬丈高樓平地起,在我們身邊的親人、朋友、同事、長官、部屬……等等人際關係當中,若能時時設身處地, 為他們真正的需要做打算,那也就是「恆順眾生」了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    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淨空法師開示:

我們再看下面,第十「安隱光」。我們看到這個名稱,想到今天的社會、今天的國家,一切把安穩放在第一,安穩就是沒有動亂。這也是見《宋譯》。安穩,身心安穩,「身安心穩」,取這個意思。下面給我們說,「五濁八苦不能撓」,這叫安,這從因上說的;下面「山崩地陷不能動」,這是從相上講的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請示者來信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    其實我真的很不想再去回想十幾年前的事,因為過去心不可得,再加上曾經聽一位法師說過:「一直再去回想過去的事,只是在意業上又做了一次。」但是,如果我的文章能救一個人,我願意再回想一次。

 

    我對之前在新聞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女作家自殺事件很有感,除了惋惜條件這麼好的女孩子就這樣香消玉殞外,也替她覺得可惜,如果她能接觸佛法,也許就不至於走上這條路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    以下幾則案例分享,文章照登:

 

分享一:

 

    最近搜尋精舍文章,看見網路上有人發問精舍請示的問題。有一位有緣人寫到他的疑惑,以下:寫信請示身體問題,也迴向了兩筆業障,可是身體還是沒好,難道是干擾身體的業障?假設有5件,迴向一件身體好20%嗎?於是對誦經迴向沒信心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    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淨空法師開示:

「(術語)忍耐。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」,這是它主要的一個意思。更進一步,對於順境也要忍,順境不起貪戀比逆境不起瞋恚還要難,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。逆境起瞋恚心造地獄業,順境起貪戀心造餓鬼業,都是三途,不但出不了輪迴,出不了三惡道,所以一定要懂得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要援助別人,不能僅僅靠著滿腔熱血往前衝,很多事情還是得考慮清楚。」——聖嚴法師為一代名師,其相關著作很多也非常結合生活、人生,以下為聖嚴法師著作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 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78376


   我在美國的東初禪寺曾經遇到一個案例,一位離婚獨居的美國牙醫到中國大陸旅行時,遇到一位計程車司機,那位司機很希望自己十四、五歲的女兒能到國外受教育,自己又負擔不起,牙醫於是答應認養那名女孩;女孩跟牙醫到了美國,的確如願得到很好的教育機會,可是沒過多久,她跑到東初禪寺求救,因為養父對她性騷擾已長達半年。東初禪寺雖然也是一個社會團體的組織,但我們卻不能隨便收容逃家的青少年,還是得依照法律的規定,處理這種狀況,聯絡美國的青少年服務機構,讓機構的人出面保護她;之後,還對她做定期的追踪關心和輔導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1.只要讓我們起歡喜心或者怨恨心,煩惱被勾起來了,這就是魔境界。反之,不生煩惱,心地清淨平等,什麼境界都是佛境界。(《因果濟世集》--對外貌太執著就是成為外貌的奴隸 )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問題問到:業障迴向時如不想再請示是否有新業障干擾,可否在迴向單備註寫「不需再請示」?

 

    開示:不能。(有查到業障就是會開示)

 

    能還業障是好事,請珍惜吧!相關疑問請參照文章:〈迴向時辦理到的業障一定會開示〉→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4383067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問題問到:業障迴向時如不想再請示是否有新業障干擾,可否在迴向單備註寫「不需再請示」?

 

    開示:不能。

 

    以下幾位師兄姐分享: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下三篇分享文,來文照登:

 

    分享一、

 

    未接觸精舍前,常去城隍爺廟,內殿高掛「你也來了」大匾額,廟門口常見兜售供花人。常遇一女孩因身障常坐輪椅上專賣玉蘭花,人謙虛有禮、不慍不火,信眾總是光顧這攤,生意總是特別好。閒聊問候幾句,知生活的苦帶給她加倍勤奮向上的心,我也祝福女孩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來看,犧牲動物來滿足自己所需是可恥的。」——聖嚴法師為一代名師,其相關著作很多也非常結合生活、人生,以下為聖嚴法師著作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 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78376


  放生是佛教自古以來所主張的,其目的是為了慈悲、為了關懷生命,佛教認為凡是有生命的動物均應受到保護,除了對人的關懷外,對其他動物亦要平等關懷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    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淨空法師開示:

「此大火聚」,此是我們娑婆世界,我們地球今天真的像大火聚,地球溫度上升,許許多多溫度超過四十度,確實經上講的沒錯。「彼清涼池」,彼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氣候清涼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經菩薩確認,2018.1.1開始:

 

一、請示部分:

    暫停受理所有「網路」及「來信」請示,只接受「星期天」早上08:00~12:00現場收件的現場請示。此外,如需請示需「本人」到現場,不接受幫人代請示(除非本人在醫院無法前來),並且於中午12點前收件截止,已收件當天都會辦完超過12點截止時間的下週請早!(若於2018.1.1後收到Mail或紙本信件,將會為您退回信件,並請利用週日現場請示)

 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修練社團師兄姐們的分享,來文照登:

 

分享一:

 

1、把這個「我」放的太大,不一定是要有比人優秀的地方,也可以說是自己心中的定見不容易改變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    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淨空法師開示:

還有一個,殺人。什麼地方殺人?墮胎是殺人。每天我們居住這個都市裡墮胎有多少?我聽有人告訴我,全世界每一年墮胎超過五千萬,兩年就超過一億;兩年,一年的時候五千多萬,兩年就一個億,這殺人。這些嬰兒到這個世間來,佛講的四種緣,不是四種緣不到你家來。來報恩的,你把他殺了,恩變成怨。他是來報仇的、報怨的,你把他殺掉,怨上又加怨。他是來要債的,你把他殺掉,債上又加命債,這個麻煩大了,今生後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你怎麼會有好日子過?你運氣很盛的時候,他在旁邊看著你,不敢惹你。你運衰的時候,他就附你身,就來找麻煩,所以麻煩大了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擔心自己,就是自私心;擔心別人,就是利他的慈悲心了。」——聖嚴法師為一代名師,其相關著作很多也非常結合生活、人生,以下為聖嚴法師著作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 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78376

  
  《大智度論》卷二七云:「大慈與一切眾生樂,大悲拔一切眾生苦。」簡單的說,所謂大慈悲心,就是要讓眾生離苦得樂。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薩們才有,我們凡夫俗子,人人本來都有一顆大慈悲心。這跟孟子以梁惠王「不忍見其觳觫」、一般人「乍見孺子將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」,說明人人心中都有 「仁」的根苗,想法是一樣的。只不過凡夫的慈悲心容易受到自我蒙蔽,一不小心就落在自私自利的圈套裡;所以,我們要時常從起心動念處檢討自己的行為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1.佛法就是在學轉念,學習用正確的心態與眼光去面對事情。何謂正確的眼光?屏除貪嗔癡慢疑、分別、妄想、執著就是了。面對這些問題,您得學著轉念,學著放下,這就是心境的轉化。(《因果濟世集》--我的淨土遊記)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下為精舍出版的「淬玉良言」,一天幾句,歡迎您多多品味,並且分享與流通,帶給大家更多光明 ^^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1.佛說眾生皆有佛性,只是被貪瞋癡慢疑障蔽了!因個人的智慧福德不同也就需要有不同的說法與教法,來使其明心見性成佛。因此佛的法不是只有一種,而是沒有固定的表達方法。(《因果濟世集》--我好希望菩薩開示是「業障討報」!(四)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修行過程,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,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,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。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,給您做參考,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:(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)

    文章目錄頁面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22819

 

淨空法師開示:

在今天,倫理教育重要,倫理能不能把人管好?很難。為什麼?人的習氣太深、太重,古人所說的,高名重利他能不能保持得住?保持不住,他就會背師叛道。名利的誘惑力量太大了,能保得住嗎?所以,懂得因果就不敢。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智慧的人,知道怎麼用和婉的態度跟旁人溝通協調,上情下達、下情上達,做人群中的潤滑劑,巧妙解決人與人的紛爭。」——聖嚴法師為一代名師,其相關著作很多也非常結合生活、人生,以下為聖嚴法師著作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 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list/3178376

  
   有些佛教徒問我說,把佛法用在工作場合中,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讓忍耐、不與人爭;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,別問成果如何;更不應該常常跑到老闆面前報告自己做了什麼好事。這跟現實社會的成功術似乎剛好相反,是不是佛教的道理太不切實際了?

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